昨天的杭城,异常寒冷,钱学森故居内,人流却络绎不绝,足有上千人。
钱学森杭州的灵堂,就设在故居内,被菊花环绕。
管理者卢师傅说,“灵堂是今天早上布置好的,昨天我扫到凌晨1点。他是杭州人的光荣啊!”
学生与钱老“相见恨晚”
昨天上午9点多,灵堂后侧的一角落里,一个斯文的“眼镜男生”一直站着。
他叫李鹏辉,洛阳人,杭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
“站在这边上默默地想有关他的一切,就是对他最好的吊唁。”李鹏辉说,“昨晚我在网上看了很多有关他的新闻,然后关灯想了近1个小时,心里很复杂。我想去北京,但怕进不了他的灵堂。得知他是杭州人,杭州有故居,一早便来了。”
“钱老在航天这块太出色了,我学建筑的,他在建筑方面也有突出贡献,这些是教科书上读不到的。我也是在大学图书馆里才了解到的。”他说,“他的工程系统理论,有关城市规划的田园城市技术,都有很强的指导性。”
低着头,他哀叹着说:“相见恨晚。”
作为一名建筑系学生,他要给自己追加课程,“他的那些方法论,我都要再好好读读,对我一定会有启发。”
曾与钱老有一面之缘
记者采访时,一中年男子上前说:“我想说些话。”
他姓王,头发已花白,3年前从省科协退休。昨天一大早赶来的。
“他是中国科协第三届主席,我在省科协工作,我曾和他有过一面之缘,但属于远远望着他的那种。”
王先生记不清年份了,“那年,去北京参加中国科协会议,在会上,他礼节性地问候过大家。”
小学生集体吊唁钱爷爷
昨天上午9点整,钱老故居纪念墙前,聚集了一大群孩子。他们是来自崇文小营实验学校的师生,正在开主题班会,集体吊唁离世的钱学森,正前方的白色横幅上写着,“钱爷爷,我们想念您”。
和孩子们一样,自发的市民也手持白菊花,站在最后一排。
六年级男生董文瀚和顾寅,对钱爷爷的了解,都源自课本。“上个学期的课外读物上,我们读到过,钱爷爷不顾美国方面的施压,毅然决定回国。很多技术带不回来,他就在国内重新研究。”
在孩子心目中,钱爷爷是中国人最伟大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