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4日讯
“到今年12月10日,我们引进种植奥运蔬菜项目将满1年了,但市民对奥运蔬菜并非情有独钟,销量与当时的设想差距很大。”昨天,嘉兴绿华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徐文华显得有些无奈。
菜场内乏人问津
位于秀洲区洪合镇的绿华公司,是我市确定的奥运蔬菜科技成果推广基地。今年3月29日,首批奥运蔬菜投放市场,主要供应一些大型酒店,一部分在市区一些农贸市场销售,但目前由于销量问题,只剩下友谊菜场一个直销点。“每天的销量只有10多公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徐文华说。
据了解,绿华公司每天供应嘉兴市场的奥运蔬菜加起来也不到800公斤,而且绝大部分是政府食堂、大型酒店。“今年5月初,南湖区新丰镇也有一家种植奥运蔬菜的专业户,通过工商部门介绍过来,我们帮她联系好了几个销售点,但最终考虑到各种因素,没有了下文。”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副总经理陆熔说。
价位门槛难跨越
“我们市场里生菜价格最低时,批发价每公斤不超过1元,而奥运蔬菜中的生菜每公斤要卖到10多元,绝大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陆熔说。
徐文华也算了一笔账:奥运蔬菜的培育,从种子到餐桌完全实行无害化操作。虽然长在土里,但它们所需要的营养不是尿素、猪粪等肥料,而是有机肥菜饼;蔬菜除虫也不使用任何农药,采用防虫网。普通蔬菜按照1亩地用10公斤尿素计,奥运蔬菜要用200公斤菜饼,两种肥料单价相差不多,后者的施肥成本却是前者的20倍;由于奥运蔬菜栽培要求高,考虑到成活率等因素,亩产量只有普通蔬菜的3成左右;普通叶菜类生长期不超过1个月,奥运蔬菜生长期却高达3个月。这些因素自然而然推高了奥运蔬菜的综合成本,势必在售价中体现。
消费理念
还要“换脑筋”
奥运蔬菜受冷落,与普通蔬菜的价位落差太大是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嘉兴市民的消费理念与其他城市相比也有差距,导致形成不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人群。
徐文华说,与嘉兴邻近的义乌、萧山、诸暨等城市的几家酒店,每天通过嘉兴绿华生态农业科技公司为他们托运,1天就要消费掉200多公斤奥运蔬菜。
嘉兴小众化的奥运蔬菜消费群体尚未形成,与消费观念有关,这是不争的事实。
作为我市奥运蔬菜科技成果推广基地,嘉兴绿华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27亩,目前有羽衣甘蓝、芥兰、芝麻菜、奶白菜等4类当家品种,像羽衣甘蓝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同时还含多种微量元素。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羽衣甘蓝作为防治贫困地区儿童夜盲症的食品。“从长远来看,培育、推广奥运蔬菜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徐文华说。
据南湖晚报 作者 王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