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区七里乡是我省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发源地之一,自2005年以来该乡依托“小气候、原生态、天然氧吧”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业。随着农家乐产业链条的拉伸,从业人员的骤增,外围竞争力的加剧,为提升农家乐服务水平,2007年,乡党委政府在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的支持帮助下,利用七里小学校舍,创办了以农家乐经营培训为主的“农家学校”。目前,该校已从单一的农家乐技能培训发展为集基层党校、农业技校、农民夜校为一体的多元化农民素质培训学校,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主要做法:
1、激活传导中枢,构建“三农合一”的统领平台。七里乡创建“农家学校”以来,始终把该校作为“三农合一”的统领平台,把培训新型农民作为激活“三农”的传导中枢,稳步扩大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一是以农家乐经营户为培训重点,实施重点激活。经营户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农家菜制作、市场营销、乡村旅游知识等产业课程,也涵盖讲话艺术、庭院布局、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分类等新农村建设,真正把农家乐经营培育成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改变农村面貌的引领人、推进乡风文明的代言人,从而成为一个村、一条产业链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激活力量。二是以各类农民群体为培训范围,推进全面激活。针对当前农民成分的日益分化,特别是本乡青年农民外出经商务工较多的特点,将培训对象分为中小学生、留守农民、转移农民、专业大户、党员干部等几个层面,积极加强形势政策、民主法制、科技知识、就业技能等方面培训,切实把各个时期党委政府抓“三农”工作的决心意图、思路举措,通过“农家学校”予以贯彻落实。如近年来把农家乐知识搬进了小学课堂,让小学生们“选修”乡村旅游知识,使之成为农家乐知识的传播者。
2、积极深化拓展,挖掘“三校合一”的功能价值。创建“农家学校”以来,七里乡根据各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需要,深化拓展该校功能。一是党员干部的培训学校。通过对村“两委”干部、团兵妇配套组织负责人、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创业青年等群体的培训,一批文化知识层次较高,市场经济意识较强,接受新事物更快的年轻农民迅速成长,加入到村两委干部队伍当中,使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带领农民致富和自身创业致富进一步显现。二是农业功能的开发学校。一方面加强农家乐产业链上乡村旅游、食品卫生、接待礼议等关联性知识培训,促进农民认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精做美农家乐这张“名片”。另一方面立足山区产业结构现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推进结构调整,深挖内部潜力,先后组织了高山蔬菜种植大户产品促销信息化应用、高山蔬菜种植技术、土鸡养殖技术培训、清水鱼养殖技术等各类培训,努力追求本地农业特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三是新型农民的孵化夜校。通过采取教师授课、农民自学、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农民在业余时间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文体活动,灌输新的发展理念,切实引导农民转变发展理念,增强自我创业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三资合一”的优化组合。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整合上下资源,以“专家学者+乡镇干部+农民”的教育培训模式实现优化组织。在“农家学校”的师资力量上,既有上级农口部门领导专家,浙江林学院学者、专业人士,又有乡干部,农民群众各类致富带头人。既有面对面的理论知识传授,又有田间地头的手把手指导,同时依托省委人才办与七里乡合作共建的“省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浙江林学院与七里乡合作共建的“省级毛竹高效经营示范基地”以及院乡科技合作园区等平台,引进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主导产业技术指导,在推进笋竹林高效经营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中培养产业人才,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二、主要成效
自“农家学校”创建以来,先后邀请了8名省级专家为我乡310名农技人员、种植户进行葡萄、草莓、蔬菜、毛竹等种植技术的专题讲座;组织了29名村干部到奉化滕头村、鄞州湾底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农业开发示范基地和乡村观光旅游开发方面的学习考察。截止目前,七里农家学校共组织100余期的各类技能培训,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培训教育覆盖面56%。
1、“内化”效应进一步彰显。通过加强各类农民群体的培训,广大农民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反哺之情都得到了强烈内化。退伍回乡的罗雪山原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户,常借下山脱贫政策这个幌子,聚众到乡政府上访,干扰政府正常办公,经过“农家学校”的学习培训和领导多次座谈交流、上门走访,他彻底认识到自己错误所在,并在下山脱贫点租用土地种起了花卉盘景,走上自主创业的路子。少伸村青年王建民经过学校培训后,到杭州创办了一家酒店和四家规模化连锁快餐店,并与弟弟王联民联合在外创业的青年,捐款5万余元浇筑村庄水泥路,改善村庄环境。
2、“双带”效应进一步增强。经过教育培训,一批热爱家乡事业,年富力强的返乡青年纷纷走上村干部岗位,给村级基层组织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增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刚刚三十出头多年在外经商的叶建华自担任七里村村民主任后,带领村民开展竹林低改,并率先引导村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承包村民的10亩柑橘地改种蓝梅,实行统一技术管理、雇用农民种植、年终分红,使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中不用担风险,又能提高经济收入。黄土岭村农民蔡建华深入分析市场变化和当地农家乐旅游业发展优势,成立了蔡老大高山蔬菜有限公司、黄土岭高山蔬菜合作社,带动当地菜农和自己一起致富。目前该合作社现有社员104户、210人,租赁种植高山蔬菜基地110亩,品种以高山蔬菜、红壳笋干制品等农特产品为主,年产值8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杭州各大院校、酒店,成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3、“转型”效应进一步凸现。通过培训农民这个传导因子,直接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经过这些年的产业调整,七里乡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由原来的山上毛竹、山下高山蔬菜、山外劳务输出转变为以毛竹、高山蔬菜、劳务输出、农家乐为主,辅以高山花卉、香榧基地、农特产品加工等,各类特色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大大提升,已建成3个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基地)及若干试验示范区,并建立相关新技术推广机制和产业化经营体系。特别是经过林学院专家的科学指导,毛竹低改成效明显,毛竹产量大大提高,其中毛竹低改示范村七里村的毛竹产量每亩度产值已达到1000元以上,毛竹低改示范户人均增收3000元。
4、“辐射”效应进一步拓展。近几年来,七里农家乐的发展已经对周边省、市、区、乡镇起到明显的幅射带动作用,先后有8个省、90多个县来七里农家乐考察取经,并经“农家学校”的系统培训,成功筹办农家乐乡村旅游。今年,弋阳县委县政府3次组团赴七里乡考察,认为该乡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个可学样板,希望七里“农家学校”能到弋阳设立教学点,培养一批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8月份,七里“农家学校”弋阳教学点正式成立,弋阳县表示要与柯城区联手,共同打造2小时旅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