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昨天杭州市委召开的十届七次全会上获悉,杭州将继续把“破七难”作为杭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载体,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丰富“破七难”内涵,提高“破七难”针对性,形成“7+X”新框架,实现“破七难”与时俱进,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重点抓好10项举措的落实。
1.开展第十次“春风行动”。坚持困难救助和就业帮扶两手抓,继续推动“春风行动”向农村和“新杭州人”延伸,建立健全捐款献爱心长效机制、资金管理和“阳光运行”机制、困难群众临时救助机制、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制度、脱困群众正常退出机制,实现“春风行动”可持续发展。
2.落实“就业新政”。坚持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社会失业率一起抓,坚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失地失房农民、参加杭州常住人口登记的“新杭州人”就业再就业一起抓,坚持就业和培训一起抓,坚持创业和就业一起抓。
3.加快市属新医院建设。加快滨江医院、下沙医院、之江医院、妇女医院、儿童医院、市十医院、丁桥医院、市二医院等8家非营利性国有控股股份制市属三甲医院规划建设,推进名院集团化办医,新建586家农村卫生室,推进农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建设“卫生强市”,让老百姓“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4.扩大名校集团化办学覆盖面。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拓展,特别是要解决好“入园难、入托难”问题,打造优质教育均衡化、普及化、平民化的“杭州模式”,加快“杭州大学城”建设,支持杭师大创一流,打造“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
5.打造“六房并举”杭州模式。坚持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经济租赁房、危改房、人才房“六房并举”,打造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杭州模式”。
确保明年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50万平方米、公开销售和租赁30万平方米,探索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安置方式。
将廉租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5倍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确保今后三年主城区每年开工建设拆迁安置房4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力争三年内实现拆迁安置房“房等人”。
统筹田园地块经济租赁房和各城区、开发区大学生公寓、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建设,用好闲置公房和10%留用地,加快推进经济租赁房建设。
把危旧房改善工程进行到底,显著改善3万户危旧房住户的居住条件。制定实施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3年内建设220万平方米人才专项用房,解决2.1万名人才的住房问题。
6.构建大公交体系。倡导文明行路停车,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着力在公交场站建设、落实公交路权优先、“免费单车”服务系统建设、善待“的哥”“的姐”、加快“水上巴士”系统建设上求得新突破,加快构建“五位一体”的“8+5”品质大公交体系。
明年特别要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区、余杭区各投入不少于5000辆“免费单车”;确保八城区与五县(市)实现公交一体化。
7.建设“两家两中心”。加快建设“市民之家”和“网上市民之家”、行政服务新中心和“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确保明年五一全部精彩亮相,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事新模式,通过“好办事”来“办好事”。
8.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打造垃圾清洁直运“杭州模式”,完善“数字城管”和综合执法,彰显“清洁、亲水、清静、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城市特色。
9.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定期发布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监管,开展保健食品违法行为集中整治。
10.推动垄断行业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协调,强化监督,促进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等垄断行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据都市快报 作者 邓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