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阿宗(化名)向记者展示他“捡”到的五枚银元。 文广 摄 |
浙江在线04月27日讯乐清市虹桥镇大乌石村距虹桥镇5公里,宁静而安详。但最近两天,一条轰动的消息打破了村庄的宁静:4月24日下午,该村一座废弃的尼姑庵拆建时,意外挖出了许多银元,除了“袁大头”,还有带有“叼蛇雄鹰”图案和外文的银元。一时间,引来不少村民上演“挖宝大战”。
拆建工地挖出银元
挖出银元的尼姑庵叫“崇善堂”,是大乌石村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乐清市文物馆党支部副书记周开阳说,2009年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曾对“崇善堂”进行登记。经过考证,“崇善堂”已有200年历史。
由于年久失修,“崇善堂”西厢房成了危房,村里的几名老人出面,准备拆建“崇善堂”西厢房。
4月24日上午,西厢房正式拆除。负责房屋拆除和地基挖掘工作的小张说,当天上午,房屋拆除工作完成。下午3点30分许,他开着挖掘机在西厢房西北角挖地基。
“刚挖了两车泥土,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刚把挖斗提起往车里倒泥,围观的人群就发出惊呼声。我从驾驶室看到,刚翻出的泥土夹杂着白花花的东西,上面还带着铜绿色。”小张说,没等他反应过来,就有人叫起来,“银元!”随后围观村民扑向了这些东西,哄抢夹杂在泥土里的银元。“现场很壮观,一堆一堆的,大概有五六百枚,片刻之间被村民一抢而光。”
村民蜂拥而至挖出银元超千枚
银元被抢光后,围观村民便停留在工地上,有人还从家里带了锄具,在西厢房西北角挖银元,而开挖掘机的小张担心伤人,只好开挖掘机离开现场。
消息传开后,“挖宝”人数不断增多。有传言说,附近村子的部分村民听到消息后,也想赶到现场“分一杯羹”,但被大乌石的村民赶走,理由是本村的东西只能由本村人挖。
前天下午,乐清市文物执法中队赶到现场制止了村民的行为。但在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现场时,依然看到有名村民戴着雨具,在雨中“挖宝”。这名村民说,东西都被人挖走了,他仅仅是试试运气。
一名姓林的村民告诉记者,文物管理部门未制止前,“挖宝”村民超过百多人(次)。“挖银元的面积仅十多平方米,这些泥土被他们翻了好几遍了,有人粗略估计,挖出的银元超过1000枚,有人还挖出了石佛像。”林先生说,这些银元除了“袁大头”外,有的银元上还有“叼蛇雄鹰”图案和外文,村民们都不认识。
有“叼蛇雄鹰”图案的是“墨西哥鹰洋”
昨天上午10点30分许,大乌石村村民阿宗(化名)向记者展示了“捡”到的五枚银元。他说,工地发现有银元后,村民们都到现场挖银元,而他则跑到该工地泥土倾倒处翻找。“找了两个多小时,找到了这五枚。其中四块袁大头,另外一枚我问了很多人都不认识。”阿宗指着一枚带有“叼蛇雄鹰”图案和外文的银元说。
昨天下午,周开阳看过带有“叼蛇雄鹰”图案和外文的银元照片后说,该银元是“墨西哥鹰洋”,从1823年开始铸造,晚清时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主要外国流通货币之一。“有资料显示,清朝宣统二年,约有十一亿枚外国银币在中国流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墨西哥鹰洋,因此在大乌石村出现墨西哥鹰洋,不足为奇。”周开阳说。
记者从温州文物商店徐女士处了解到,“墨西哥鹰洋”在温州市场的收藏价格约为380元/枚,“袁大头”约为500元/枚。
文物管理部门:配合公安部门追缴
对于这些银元的来历,有人说,是早年尼姑庵香火很旺,师太担心香金被窃,便把香金藏在地下。由于“崇善堂”已有200年历史,对于这种猜测,已无从考证。但哄抢事件已引起了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
昨天,乐清市文物执法中队队长包忠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哄抢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他说,“目前我们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我们将配合公安机关追缴银元和石佛像。”温州商报 记者郭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