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模式援建青川 老百姓说:“浙江人好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金华援建的孔溪乡青峰村大棚蔬菜基地 徐光辉 摄

  “项目不大重民生,投资不多功能全”,这一援建思想,被称为浙江模式,也赢得了青川人民的称赞。

  在当地,我们经常听到老百姓说:“浙江人好啊!”当地的干部也发自内心地评价:“你们浙江人务实。”

  漫水桥连起浙川情

  日前,青川乔庄镇张家村的百姓迎来了一个大喜讯——6座坚固的漫水桥建成通车了。

  青川多山也多河,山里的村民架不起桥,以前只能用石头和木头架便桥。

  张家村有286户人家、982名村民,年产150万斤蔬菜的300亩菜地是他们的命根子,这里没有污染,种出的菜卖得特别快,但是运输却特别难。村里横着6条溪流,宽的50多米,窄的10多米,却没有一座桥,村民要从一条条溪流中趟过去。最愁的是七八月间的洪水,正是蔬菜和西瓜供应旺季,过不了河,瓜菜只能烂在地里。张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武说:“没办法,有时候只好四五个人趟着齐胸深的河水,拉架子车过去。”

  宁波的援建队伍来了以后,终于帮助他们圆了建桥梦。6座漫水桥加上1条引道,总共120万元的投资,这个工程放在宁波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项目,但对张家村的百姓来说却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工程。

  宁波指挥部乔庄分部指挥长毛斐恩动情地说。他还记得有一次冬天过河发生的事,指挥部的一辆车就因为方向偏了点,陷进了1米多深的溪坑里,正巧碰上张家村的村主任雍庆良和五六名村民,他们帮着把车拉出坑。他说:“那天很冷,可他们为了拉车,都脱了鞋跳进水里。”说起村民过河难,毛斐恩的话说不完。“由于路难走,村民们夜里两三点钟就要背着果菜去赶集市,下雪天也要光脚过河。”

  现在,在青川大大小小的河流上,一座座漫水桥像一条条卧龙横跨河流,这些漫水桥是混凝土和大口径水泥管浇注在一起,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修固的,有的是5孔,有的是10孔,还有更多的孔,非常坚固、美观,2009年,省指挥部建设桥梁61座、漫水桥102座。

  除了桥梁,还有援建的医院、学校,虽然每处体量不大,投资不多,却件件与民生相关。记者在青川采访数日,最深的印象是,我省的援建,不以醒目、壮观的建筑为标志,而是从实际出发,从灾区人民的利益出发,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就是援建中“浙江模式”的真正内涵。

湖州指挥部组织医生为马鹿乡农民免费体检。 徐光辉 摄

  灾区农民富起来

  青川马鹿乡农民黄维富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丢下饭碗,往大棚走去。这是他每天固定的“上班”时间。“黄瓜眼看着快要熟了,现在我每天过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它们有没有长大一点。”他对记者说。

  黄维富走进一个大棚,摘下一根黄瓜,拿到记者面前:“你尝尝,这样的黄瓜在县城可以卖3.5元一斤。”

  马鹿乡是我省湖州市对口援建的地区,他们在援建基础设施的同时,还指导当地建起了这片大棚蔬菜基地。黄维富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了60多个大棚。黄维富说,刚接触大棚时,他不知道怎么去操作,甚至连种什么都不知道,多亏了湖州的援建人员,给了他很多的指导。黄维富说,湖州指挥部专门派了农业专家来指导他们种植大棚蔬菜,从大棚的设计、修建到种植、销售都有专人负责。他以前只会种玉米、水稻,现在可以种黄瓜、南瓜、西红柿,甚至连以前从没听过的黄樱椒也种上了。

  谈起收成,黄维富很有信心:“今年一个大棚纯利润可达4000多元,明年技术成熟了,利润会更高一些。我准备明年再扩充一下大棚规模。”他现在最盼望的就是第一批蔬菜快点进入市场,早点挣到第一笔钱。“原先,大家都和我一样,都觉得种地养活不了人。现在,我们都相信种地是可以挣钱的。”黄维富说。

  湖州指挥部指挥长李全明介绍:“我们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设施,目的就是为了领跑灾区现代农业,培养灾区新农民。”这也是浙江援建青川发展乡村产业最光彩的一笔。

  我省把援建与产业扶持结合起来,帮助青川县各乡镇充分利用当地的农林牧渔资源,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高山特色产业的发展,以食用菌、茶叶、核桃、蔬菜、禽蛋、猪兔、淡水鱼、农家乐旅游等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在青川蓬勃兴起,产业小区块星罗棋布,已初步形成规模和格局。

  防洪堤建到百姓心里

  2009年3月26日,杭州市援建青川竹园镇3道防洪大堤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在梁沙村河滩上举行盛大开工仪式。当地群众热泪盈眶,他们说,这是浙江人把上亿巨资往不起眼的地方砸,往他们的心里投。

  “这是杭州对口青川灾后重建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要建成造福灾区百姓的精品工程。”杭州指挥部指挥长李包相说。

  7月14日,青川境内普降暴雨,部分地区山洪暴发,青竹江河水猛涨。从青竹江上游扑下来的50年不遇特大洪水,漫过省指挥部水利办公室主持修建的梁沙坝防洪堤1米多深,梁沙坝防洪堤抢在洪水前已经初具大坝形态。开工不久的竹园坝、陈家坝、史家坝施工工地,则被特大洪水洗劫一空。当洪水慢慢退却后,人们惊喜地发现梁沙坝防洪大堤安然无恙,经受住了“7·16”特大洪水的考验。

  省指挥部水利办公室副主任陈韵俊对记者说:“我是2009年2月26日来到青川的,刚到竹园镇时我们手中没有任何关于青川的水文资料,但是我听到的有关竹园洪灾的往事很多,百姓一说起洪水就落泪。”

  陈韵俊介绍,他们还把浙江独有的“沉井防冲”技术移植到青川。“梁沙坝大堤显然经受住了‘7·16’特大洪水的考验。”陈韵俊说。

  如今,你在雄伟的梁沙坝防洪大堤上,已经看到一个醒目的“7·16”洪水水位警示线,这也是青川有史以来第一个标记在青竹江河流上的洪水水位记载。

舟山援建的东河口村。 吴元峰 摄

  “你们浙江人真好!”

  日前,记者去红光乡采访。44岁的红光乡农民马均富见到记者,又是倒茶,又是拿水果,一连声地说“你们浙江人真好”。马均富夫妻有一儿一女,大儿子马天宏目前在舟山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习机械加工。满面光彩的马均富对记者说,“我儿子的学校包吃住,每月还给150元零花钱,谢谢你们浙江人。”

  舟山指挥部在援建红光乡时,通过调查发现红光乡村民外出打工的多,而且都是干些体力活,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致富。于是他们从长远考虑,把培养红光乡后代掌握一门致富手艺作为一项援建的重要工作来抓。指挥部与舟山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取得联系,由该中心在青川计划招收88名中学毕业生,学习旅游服务、数控机床、机械加工等职业技术,学业两年,由普陀区红十字会出资250万元,资助学生学习期间的学费、书费、住宿费、餐饮费、基本生活费、来回路费等,学生毕业后,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愿意留在舟山,帮助推荐就业。

  指挥部通过印发招生简章、街头宣传、入户动员等形式,抓紧开展招生报名工作。马均富还记得,儿子走的那天是2009年8月27日早晨5点,舟山普陀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校长和班主任来到红光乡接学生,然后带学生赶到成都去坐飞机。招收的88名学生中,还包括广元市和青川县其他地方的中学生。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浙江新闻-每日关注】杭州: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将点名通报-浙江新闻

小伙遇车祸遭拦腰碾压
世界500强高级女白领被迫请假照顾双胞胎女儿
23天里1家法院受理31件危险驾驶案 9种醉驾要加刑
杭黄铁路工程获批 2018年坐火车一个半小时到黄山
浙江新增5例H7N9禽流感病例 杭州活禽交易全部暂停
行人擅闯机场快速路被撞后遭反复碾压 责任怎么判?
"单独"二孩准生证起码要7种证明 最快节后申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不计利润开最高工资 浙商在青川生意经里传递希望
·700多个日夜的相处 "浙江的兄弟有空再回家来坐坐"
·700多个日与夜浙江与青川的那些柔软时光
·【浙江日报】浙江对口援建青川纪事
·托起美丽新家园——浙江对口援建青川纪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