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考中国美院要早早占位,现在报考老年大学,也有老人前一晚就拿着凳子,漏夜排队。
杭州昨天举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论坛,杭州老年大学老师李辉提到了现在“老而好学”的现象。
退休以后要过得充实,可不是搓搓麻将、打打牌就满足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退休后开始重新投入课堂,而且也有经济条件重新学习。他们有的学新事物——上网冲浪、写博客、玩摄影,也有的回归传统——练书法、学国画、下围棋。
初步统计,到2009年末,杭州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为113.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6.65%,但满足老年人的“再教育”,却被有限的教育资源卡住了脖子。
“建设学习型城市,在关注义务教育的同时,也要把目光投向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要环节,千万不能头重脚轻。”李辉建议。
学习型城市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哈钦斯提出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建设学习型城市,保持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在昨天的论坛上,杭州市委督查室主任王蔚介绍了杭州的现状:成绩不错,2009年杭州的社区学院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9%以上,建立了134家公益场馆,1100多家民工学校;但问题也很明显,城区农村发展不平衡,社会教育在规范性上也有漏洞,优质的师资力量也有待提高。
“学习型城市,不是包里带本书、床头放本杂志就行了。”下城区社区教育学院主任范琪说。
该学什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主任、教授王小章讲了一个故事:“房地产开发商去余秋雨家参观,一看满屋子的书,顿觉庄严。这种庄严是对知识的敬畏。我们学习,首先就是要学知识,然后学创新的精神,当然,还要学如何尊重别人、尊重自我。
该怎么学?企业界代表,浙江华凯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帅新武认为:古、今、中、外,是学习的四个纬度。我们可以向古人学习精华,也可以向国外偷师,最重要的是学适合我们的,不要乱搬乱套。
孔子一生以“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来要求自己,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一样。不要意气用事、对事情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不要自我。(都市快报 记者 王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