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九点半,英伦幼儿园进行了一场防震应急演练,小朋友们表现都很出色,但有不少托班的孩子被吓哭了。 黄佳健 李震宇 摄
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昨天是第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浙江省首次在这一天发放防灾警报信号,并同时试鸣防空与防灾两种警报信号,进行防灾演练。
杭州市人防办(民防局)联合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8个城区和富阳、建德、临安3个县市同时举行防灾减灾日街道社区学校防灾减灾防护演练。
防空防灾演练,面貌相似
昨天上午10点,防空警报在杭城上空响起,演练现场烟雾弥漫。杭州十五中分校的学生王杨(化名)和同学们迅速而有秩序地从楼梯上撤退,在老师和引导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疏散到了西溪锋尚防空地下室。
10时45分,持续一分钟的防灾警报音响在城市上空响起,校园烟雾弥漫,撤退、疏散……这回换了一拨学生,不过,动作和步骤都几乎一样,面貌相似,只是疏散地点换到了学校草坪上,学生们集中在一起,整齐地趴着。
杭州市相关专家陆鹏垠建议,可以把《防震应急演练方案》更细致化,让它成为一项长期的防震预案,最好每年能举办一次这样的防震演练。
防灾演练应细分,体现浙江特色
“防灾演练并不只有防震演练!”在演练现场的专家建议:“应该细分灾害演练,制定有浙江特色的防灾演练方案。”
针对台风、地震、毒气泄露、洪水等各类灾害,民众防灾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比如,遭遇台风,大家应该待在家里或者疏散到防空地下室最为安全;遇到地震,则要选择开阔的场地或防空地下室;毒气泄露则应该顶风前进,逃离到上风处;洪水来了,应该跑到高层楼顶或山顶……
尤其针对浙江,遭遇地震的概率相对较小,而台风、暴雨、山体滑坡等灾害比较多的沿海发达省,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防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