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据《今日早报》报道“我和婆婆本来没事,住在一起就会出事。”今年28岁的小好直言不讳地说,年轻人和老人家的生活方式不同,住在一起,难免会产生矛盾。
“我也不要和他们住在一起,儿子和媳妇平常亲亲我我的小动作太多,我看不惯,眼不见为净!”小好的婆婆余阿姨今年56岁,她也提倡婆媳不要同在一个屋檐下,早就替儿子媳妇备好了婚房。
昨天,由杭州市妇联和早报联合举办的杭州市首届婆媳文化节举行,表彰了杭州新十佳婆媳。
市妇联邀请了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教授侯公林等专家,开设了一场“50婆婆80媳妇——和谐婆媳关系论坛”,还特地邀请了著名媒体心理学家张怡筠,为杭州的婆媳作了一场和谐婆媳关系专题报告。
A
婆婆主动提出
和儿子媳妇分开住
“如果和婆婆住在一起,为了不发生争执,我可能会选择当面不争辩,但背后肯定会我行我素,绝对不会接受任何人的管束。”小好说话有点冲。
余阿姨说,儿子和媳妇都是“80后”。刚结婚,小两口就像两块吸铁石,整天腻在一起,女的叫男的宝宝,男的叫女的囡囡。
“那天儿子媳妇回家吃饭,儿子不光替老婆夹菜,还把菜喂进她嘴巴里。小好也没闲着,竟然对我儿子说‘你就是唐僧,你乖我就宠着你;要是不乖,我就一口吃掉你’。”余阿姨说起这事就觉得难为情,“说完,小两口还当着我们老两口的面,亲了一下嘴。”
余阿姨心里有数,儿子媳妇年纪轻,恩爱是好事,但表达方式实在太露骨,老人家有点抗不牢。“他俩要是天天在我面前腻歪,我迟早有一天会爆发,所以还是分开住好,一个星期回来吃顿饭,大家客客气气的。”
[专家点评]
婆婆能接受分开住
体现社会的进步
母亲节前夕,杭州市妇联向两万余名婆媳发放了“婆媳关系调查问卷”,其中70%的婆婆表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宁可出钱给儿子买房子,也不要和媳妇住在一起;一半以上的婆婆认为,婆婆不要过多干涉小两口的家务事。
张怡筠博士认为,金钱观不同,是婆媳关系中的一个“雷区”。而“雷区”里最容易被踩到的那根导火线,就是房子。
“婆婆不要什么都管,什么都要管的婆婆,是个失败的婆婆,说明你没把儿子教好,都结婚成人家丈夫了,还要妈妈来管。”张怡筠说。
杭州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认为,相比“30、40”婆婆,“50婆婆”一般都接受过教育,思想比较开明。“30、40”婆婆会觉得,自己的儿子婚后搬出去住,就成了别人的丈夫,会“娶了媳妇忘了娘”,所以一定要把儿子和媳妇都留在身边,两个女人抢一个男人,矛盾自然就产生了。“50婆婆”能接受婆媳分开住,其实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B
80后媳妇自己买衣服不忘给婆婆也捎上一件
钱军的老婆媛媛,北方人,典型的“80后”辣妹,穿着打扮很潮,最大的爱好就是买衣服。婆婆今年50多岁,偶尔还下田务农。对于媳妇的爱好,她还是表示理解,毕竟女孩子还年轻,喜欢穿新衣服打扮自己,很正常。
“可是有时候媳妇买太多、太贵了,我心里也有点别扭,只是嘴上不说而已。”婆婆小声说。
媛媛很敏感,察觉到婆婆有些不满后,以后自己再买衣服,总不忘给婆婆也捎上一件。
ZAPA的小西装,绣上亮片的打底衫,瘦腿的铅笔裤……婆婆觉得媳妇买的衣服,自己根本就穿不出门,但毕竟是媳妇的一片孝心,再怎么不满意,她还是把衣服都收下了,偶尔也会挑几件穿穿。
钱军说,妈妈为了谢谢媳妇给她买衣服,就主动帮媛媛洗衣服,还手洗。但媛媛有些衣服是不能湿洗的,一浸水,衣服就报废了。
心爱的衣服被洗坏了,媛媛撅起了嘴。但是想想,婆婆也是好心,所以就忍了。
“因为几件衣服,婆媳之间有了一丝小隔阂,好在没有引发战争。”钱军庆幸地说,衣服在婆媳之间,可以是引起矛盾的导火线,也可以是缓和关系的润滑剂。
[专家点评]
新型婆媳关系克制自己成常态
杭州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认为,媛媛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很典型。既有南北文化的差异,也有城乡生活的碰撞。婆媳之间,受教育的水平和性格等方面,相差都很大。调查问卷显示,将近一半的媳妇认为,婆婆不能对媳妇的消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时。
媳妇给婆婆买时髦衣服,婆婆出于好心却洗坏了媳妇的衣服,这在老底子的婆媳之间,是不太看得到的。但在“50婆婆”和“80媳妇”之间,这些场景却很常见。
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引发婆媳之间的“战争”。媛媛和婆婆虽然心里都有些不满,但她们都在克制自己,让自己看到对方的长处,自己的短处。
C
孩子教育问题有分歧
心平气和交换意见
“80后”的女性,大多都已为人妻,甚至为人母了。今年26岁的菁菁自己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却是一个1岁男宝宝的妈妈了。
由于工作原因,宝宝一直由婆婆帮忙照顾。虽然同是两代独生子女的母亲,但在教育、生活等方面,婆媳都有各自的观点。
当着婆婆的面,菁菁也毫不忌讳。
“我婆婆总是怕宝宝冻着,宁可把孩子捂得出汗,也不肯脱掉一件衣服,生怕宝宝感冒。”菁菁看了一眼婆婆,“我们年轻人现在都穿得很少了,我觉得小孩子也应该适当地冻一冻,增加一些抵抗力。”
虽然说出了对婆婆的不满,但菁菁没有刻意要求婆婆去改变。“我不在家的时候,婆婆还是给宝宝穿很多;如果我自己带孩子了,就适当把衣服减掉一件。”
对于媳妇,婆婆也有话要说。
“虽说已经当妈妈了,但菁菁还像个孩子一样,有时候还把宝宝当成一件玩具。”婆婆笑着说,过年的时候流行小沈阳,菁菁就用摩丝,把宝宝的头发都梳到一边,留了个“西发”,还把孩子的刘海染成了金黄色。
宝宝这么一打扮确实很酷,走在马路上回头率超高。但婆婆认为,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不好。
互相提完意见,婆媳俩面面相觑,然后会心一笑,改不改,就另当别论了。
[专家点评]
老的有经验小的讲科学
孰对孰错勿轻易下断论
调查问卷显示,85.22%的媳妇认为,婆婆用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孙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见,婆媳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产生分歧很正常。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教授侯公林认为: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父母都会发生分歧,更何况婆媳两代人。有不同看法,可以像菁菁和她婆婆一样,大家摊开来,好好说,而不是一发现不同,就互相指责。老一辈带孩子有经验,小一辈带孩子讲科学,不能说谁一定对,谁一定错,就婆媳关系而言,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但也要允许对方有不同观点存在,而不是一味地想要去改变对方。
活动现场,有不少“80后”媳妇称自己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的一代人,最不吃的一套就是婆婆以家长的姿态苛责晚辈。如果婆婆们能更通情达理些,和“80后”的一代相处就会容易得多。
在“婆媳关系调查问卷”中,64.28%婆婆认为,当前“80后”的婆媳关系紧张,是因为媳妇,包括儿子在内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太强。
张怡筠博士总结了“80后”媳妇的特征:热情;以自我为中心;追求快乐和自我满足;倡导精神平等和自由;学习适应能力强;张扬自负;缺乏韧性。
最后,张怡筠博士送给“50婆”和“80媳妇”5句话:
说:欣赏的语言;动:体贴的举动;物:示爱的礼物;处:开心地相处;碰:亲密地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