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翔里整治后鸟瞰效果
今年,上城区计划启动约十万平方米历史建筑、老房子修缮和综合保护工程。
龙翔里、思鑫坊、泗水坊、元福巷、五柳巷、安家塘……这些地名里就透出历史气息的街坊里巷,都在修缮之列。
上城区是杭州的老城区,南宋皇城遗址就在辖区里,上城也是杭州历史文化遗址最丰富、最集中的城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尚存历史建筑149处,占全市的51.92%。
历史往前流淌的时候,是有声音的。这些老房子,都曾记录下一座城市发生过的故事,它们是延续杭州城市记忆的DNA。
昨天,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调研了上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并召开专题会议。
“杭州是一座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首先体现在历史建筑上,历史建筑是杭州8000年灿烂文明史的实证,是杭州5000年建城史的标志,也是上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王国平说,保护历史建筑,就是保护上城的“根”和“魂”,保护上城的竞争力和生产力,为上城人民种下摇钱树,金饭碗。
综保工程中,单体历史建筑,力争恢复原来内部构造和外部风貌;成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按“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尽量保护原有格局、肌理和功能。
龙翔里历史地段
思鑫坊近代民居保护区
北至学士路,南到平海路,东至延安路,西到东坡路。
说到龙翔桥一带,杭州人都不陌生,这里是杭州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以前,买菜、看戏、买衣服,老杭州人都会去这里。
龙翔桥、龙翔里,都因南宋龙翔宫在此而得名。
龙翔里一带,还保留有一些清末民初时期古建筑,木结构斜坡屋顶、内天井式院落,虽年代久远,精工细作的传统技艺依然清晰可辨。
修缮保护工程,将尽可能多地保留老房子、老建筑。深度修缮方案正在制定,预计6月进场施工。
思鑫坊近代民居保护区
南至学士路,北起天长小学南围墙,东起孝女路,西至菩提寺路。
思鑫坊是杭州近代民居典型代表,至今还保留着石库门里弄建筑“青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风貌。
区域内要保护改善9处历史建筑、2处文保建筑,9处历史建筑维修方案已制定完成。
按方案,建筑外立面要保护,建筑内部要更新。区域内的街巷格局、院落形态、界碑等要作系列保护,延续街区传统风貌。
改善目标是,让这里成为具有杭州典型近代民居特色的历史街区之一。
泗水坊历史地段
南临将军路,北依国货路及解放路百货商场,西邻吴山路,东接浣纱路。
由沿街木结构的二层楼和泗水新村4幢公寓组成。
这里的很多房子都保持着日式风格,有传统的日式长条木板门,“井”字形玻璃和水磨石彩色地面。
5月10日,泗水新村危旧房改善项目启动。
泗水新村4幢建筑以及环境庭院,将按照建筑原来风貌修缮恢复,其中一座建筑还计划用作小型遗址纪念馆。
元福巷历史地段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
南至保佑桥东弄,西至光复路,东至中河路,北至清泰街,西湖大道横贯其中,将地块分成南北两部分。
北片:研究、梳理南宋御街、北山路及上海老石库门里弄建筑风格特点,结合中山路历史建筑特色,成为体现清末民初杭州普通民宅群为主体的传统风貌街区。
南片:2006年10月底,南片保护项目已启动。这一区域同样定位为传统住宅风貌街区,具体方案还在完善中。
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
南起东河坊街,北至西湖大道,东到建国南路,西达城头巷西侧,总建筑面积64500平方米。
初步规划,街区内要形成“一纵(带)、二横、三区、五地块”保护架构。
一纵(带):以东河为保护发展纵轴和景观主轴线。
二横:以斗富二桥、斗富三桥为两条轴线,保护和恢复沿街的传统商业店铺、商住形态,形成两条传统商业街景观轴线。
三区:结合保护和发展功能要求,将五柳巷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为传统文化延续区、滨河步行游区、公共休闲娱乐区。
今后的五柳巷街区,将是集中反映清末民初杭州百姓居住、生活、生产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
粮道山上山道
位于吴山广场东侧。
为缓解华光路口人车混杂局面,这里初步设想建一个人行通道桥。
安家塘历史地段
中河南段沉砂池工程
西靠白塔岭,北侧为特种养殖场,东南侧为杭州铁路局机务段宿舍区,南由甘水巷通向复兴路。
地块内现有历史保护建筑6处。
整治将主要保护村落周边的自然山水环境,以及村落中的传统住宅等,整理道路与街巷格局,进行有计划维修。
修缮后的安家塘历史地段,将成为杭州仅存的都市古村落。工程预计2010年底开工。
中河南段沉砂池工程
沉砂池位于之江路和复兴路交叉口,由一个可倾闸门及一段河道组成。
沉砂池主要是让钱塘江引来的水在这里经过沉淀,然后再流入中、东河,确保水流更清澈。
工程预计今年7月完工。(都市快报 记者 顾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