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6日讯记者昨天从普陀区有关部门获悉,去年10月起普陀开展的为乡土人才评职称活动,使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目前,该区已有4000余名乡土人才获得了相应职称,并逐步成为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预计到今年底,普陀区乡土人才将达1万名以上。
据了解,目前, 4000余名获得相应职称的乡土人才,可享受渔农村住房改造、村镇建设等项目招投标时的优先权,在农村合作银行申请助学和创业信用贷款时无需抵押、担保,不少具有高级职称的乡土人才还被作为党员和村民代表优先培养等。
展茅街道3号综合楼装饰工程公开进行招标时,其3位投标人的身份都是获得街道乡土人才高级师职称的泥水匠、木匠。据介绍,虽然在土建、石材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但因为硬性条件的限制,以往展茅街道和社区里的基础工程招投标时,不少“专家级”工匠都只能挂靠正式有资质的建筑公司,上交一笔管理费后以该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身份参加招投标。合情但不合法的“挂靠”行为不仅存在一定隐患,也使竞标成功的工匠损失不少纯利润。此次招标的装饰工程,其主要内容为铺设复合地板以及安装地面砖、内墙抹灰等,只要在土建方面经验丰富的工匠都可胜任。为此,街道特意将投标人报名条件限定为具有展茅街道户籍并在该街道乡土人才职称评定中获得高级职称的自然人。
勾山街道的特级乡村舞蹈师齐香球非常喜欢跳广场舞,在带动一大批居民健身的同时,还解决了不少邻里间的小矛盾。被评上特级职称后,街道将她列为了网格走访团队的成员之一,在此次网格调整中,更将她作为68网格的组长培养。
据介绍,去年10月起,普陀区相继在展茅、勾山开展乡土人才职称评定试点,并于今年3月19日召开现场会,在全区进行了推广。通过加强培训力度,搭建成长平台,在五匠、渔业捕捞、种养殖、民间艺术、餐饮服务等领域广泛评选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职称在当地已成为“香饽饽”,深受渔农民追捧。截至目前,勾山街道已命名了441名“乡土人才”,展茅街道评选出乡土人才3652名,其中具有中级师职称的1866人,高级师职称的有2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