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8日讯花了8万元买了一套标称红酸枝的家具,还是熟人介绍购买,但结果鉴定出来却是属于风车子,和红木根本就不搭边。碰上这事的上虞消费者气愤之下向消保委投诉。近年来红木原料和红木家具的价格节节攀升,但是红木家具市场“鱼龙混杂”,消费投诉也逐年增加。昨天,省消保委正式发布一份对杭城红木家具市场的调查报告,以次充好,“傍红木”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发现,没有一家商铺的红木家具标识完全符合红木家具产品标识规定,有其他不规范行为的商铺在此次调查中占四成。
据了解,这次省消保委联合浙江省家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从9月开始,对杭州6个家具市场的54家红木商铺进行了消费调查,品牌主要涉及广东、江苏、北京和浙江等地的企业生产的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销售中存在着瞒天过海的现象。”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体现在对消费者进行掩盖或隐瞒真相上,如标识标注不规范、销售人员宣传不正确和辅料及使用部位不标注。如香港某品牌红木家具,标签不仅缺少生产厂名、质量等级、漆质等信息,甚至连最基本的材质都没有说明。而某些商家则故意“打擦边球”,将标签放在不显眼处。部分红木家具上还使用了非红木木材作为辅料,比如用椴木做红木家具雕花部位,用水曲柳等做多宝阁的隔板、背板等,但并未在标签上标明辅料名称。
“傍红木”的情况则更加多了,如把“风车木”叫“黑紫檀”,把“维腊木”叫“绿檀”,把“铁木豆”叫“红檀”,又如把“古夷苏木”叫“巴西花梨”,把“非洲紫檀”叫“印度红花梨”。“这些都是商家为了利于销售,利用消费者缺乏关于木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来源渠道不畅通,在销售宣传时有意隐瞒非红木的真相。”省消保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市场上还有一些用较差的材种混充较贵材种的情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红酸枝木类中的“绒毛黄檀”价格在7000元/立方米左右,而“交趾黄檀”价格则高居50000元/立方米左右,价格差异很大。但一些经销商就混淆产地、混淆树种。
本次调查还发现,杭城部分被调查的商家号称全红木的家具中使用了边材,而在标注中都只字不提。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如果裁入边材,大约可以提高3%左右的出材率,这可省下了不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