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有“平峰”的中河高架。本报记者林云龙摄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杭州有600多万人,机动车保有量180万辆,每月有1万多辆车子上路;地铁仍在建,快速路网未成形;而每年还有30万人在驾校苦学,随时准备加入这座没有交通平峰的城市。
德国人卡尔·本茨可能不会想到,在他发明汽车仅仅一百多年后,人们便开始承受汽车时代所带来的“痛苦”。
近日,北京连续爆发大拥堵,急得北京市政府赶紧出台了《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规定北京市明年小客车上牌量指标为24万个,并且每个月两万指标由摇号产生。
尽管没有像外界预测的那样开征“拥堵费”,但北京出台的细则仍在全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因为“拥堵”已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所有大城市无一幸免。
一则则数据告诉我们,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已饱受拥堵之苦,“治堵”难题也亟待破解。
2004年底,杭州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仅为23.3万辆,到了去年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上升到157.89万辆,按600多万杭州人计算,不到4个人就有1辆车。
数字稍加对比,便以让人读之颇觉震动:截至今年11月底,杭州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80多万辆,但每月仍有1万多辆车子上路,每年的私家车增量比2004年以前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总和还要多。
此外,在这个城市的无数驾校里,每年仍有近30万人正在拼命练习上坡起步、定点停车,他们中的大多数一旦考出驾照,下一步便是买车。
问题仍不止于此。随着我省高速道路的快速发展,省内各地乃至长三角地区到杭州的时间成本越来越低。杭州自古便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大量外地车辆蜂拥而至,主城区不堪重负。
反观杭州交通建设,脚步却并不算快。今天的北京、上海等国内主要大城市已遍地地铁站,而在杭州,地铁1号线仍在修建当中;“快速路网”作为提高道路通行率最高的路网,杭州市政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开始规划,但终因征地、拆迁、建设周期等问题,迟滞阻隔,“快速路”至今仍快不起来。
供需的严重不平衡,使得杭州道路交通早已喘不过气来。以中河高架为例,交警部门测算,目前,高架上每小时的车流量已接近5000辆,平均时速不超过20公里,一旦堵车两个小时,整个高架将成为露天停车场。
但凡高科技,皆为双刃剑。当我们一旦手握方向盘,感受过风驰电掣的同时,就再也不肯安步当车了。然而城市道路毕竟是稀缺品,随着人口越来越密集、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有专家预测,杭州目前的交通状况,如果再不控制,必然有一天会出现北京那样的全城大拥堵。上周的圣诞节平安夜,不少路段寸步难行,便是明证。
不过“治堵”是世界性的难题,即便是发达国家,也鲜有城市能够破解这个“方程式”。多年来,杭州交通部门的专家和民间爱好者都提出了不少观点和建议,有人主张学习北京,控制机动车上牌,有人主张加快城市公交建设,也有人主张加大宣传,鼓励市民低碳出行;杭州市政府也一直在采取措施,缓解拥堵问题,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两难”办公室。不过,这道方程式,一直没有破解。
如今,有着“堵城”之称的北京已经开始大刀阔斧“治堵”之时,我们也总希望杭州市政府能做些什么。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陆瑞芬昨天表示,杭州暂不会采取北京的措施来“治堵”,但目前“两难办”已经要求各个部门上报2011年相关建议和对策,并上交市政府讨论。
陆瑞芬说,缓解交通“两难”问题,杭州一直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素质“四管齐下”的方针,按照既定政策进行执行。
当然,光靠政府出台政策是不够的,我们也呼吁所有杭州市民都出一分力,尤其是私家车主们,尽量多坐公交少开车,低碳出行,与人方便,自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