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笑容爽朗 摄影?董旭明 |
浙江在线01月05日讯董平是宁波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医生,他的2011年开始得有些不寻常,即将给另一个生命带去全新的希望——本周四,他将为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也由此成为本省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的只是一些细胞而已,本来人体也是要新陈代谢掉的。就好像从一股山泉水里取出一杯来,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影响;受一点皮肉之苦,却能够挽救一个生命,我觉得非常值得。”昨天下午,当本报记者在省中医院病房里看见董平的时候,他略有些低烧,但精神状态很好,乐观健谈。
董平今年38岁,湖北黄石人,2004年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目前是宁波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治医生。作为一名有爱心的医生,他已经参加过5次无偿献血。
“我早就听说过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一直不知道要如何捐献。”去年6月的一次献血中,董平详细了解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流程。“在任何一个采血点或者血液中心,只需要抽取5毫升血样,同时填一份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表格,就可以参加捐献了。”就是那一次,他毫不犹豫地抽血、填表,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不久后,从中华骨髓库传来好消息: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随后,董平再次抽取血样寄往北京进行高配。2010年11月,从北京传来喜讯,高配成功了。12月初,董平在医院完成了身体的各项指标体检,完全可以捐献。
今年元旦刚至,1月2日,董平就根据省红十字会的安排住进了省中医院。当天下午和晚上,他被分两次注射了动员剂。
“造血干细胞采集,要先通过注射动员剂,把造血干细胞驱赶到外周血液里,再通过类似无偿献血中的机采血小板采集方式,经过血液过滤、分离把造血干细胞收集起来。骨头酸痛和低烧都是注射动员剂的正常反应,对健康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周郁鸿介绍说。
等待董平的造血干细胞救命的,是位28岁的白血病女患者,目前住在北京一家医院。根据安排,本周四上午,董平会接受耗时约三个半小时的干细胞的采集,根据血液中干细胞的浓度来决定需要采集的量,一般不会超过250毫升。当天,这些造血干细胞就会飞往北京,当天晚上就会植入病人体内。如果造血干细胞的量不够,第二天可能需要再采集一次,作为补充。
“其实和一次献血的血量差不多。”董平轻描淡写地说。“对身体健康基本不会有影响。而且,白血病的发病者多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始,挽救他们的生命,特别有意义。”
“造血干细胞植入以后,一到两个月就能通过检测,知道是否植活。植活以后,病人就全靠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在发挥作用了。然后,再通过抗排异、治疗并发症、恢复身体免疫功能等后续治疗,如果3年内不复发,就可以算作治疗成功了。”周主任介绍:“根据我们目前的经验,治疗的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复发的很少。
巧的是,就在董平之后,昨天,省中医院还为一位志愿者注射了动员剂,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做准备。她叫陈阳,来自富阳,35岁,去年9月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