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实在是太低了,不得不考虑换一份工作。”昨日,记者在杭州人才市场,碰到一早就赶来的魏生,这位两眼布满血丝的小伙子,开始寻找自己的第二份工作。2010年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小魏来到杭州的一家小公司工作。“当时想的是先留在杭州,没想太多,但是每个月只有不到2000元的收入,房租、吃饭等等必要的消费之后,基本上剩不下多少钱。”小魏说。
如今,又到了大学生忙着找工作的时节,然而,比今年应届毕业生早毕业一年的师兄师姐们,也有不少人汇入了这一拨求职的大军。这些工作时间很短就选择跳槽的大学生,被冠上了一个新名词——“跳早”族,意思就是跳槽过早。
案例:半年换了三份工作
“总算找到了一份看上去能多干一段时间的工作。”上周二,李隼来到杭州一家外贸公司,正式成为这家公司销售部的职员。
如果要看李隼履历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会大为惊讶——去年才毕业的他,半年里竟然已换了三份工作。文秘专业毕业的李隼,先是到一家公司做文案。工作才两个多月,他就觉得这是一家没有前途的公司,于是离开这家公司,很快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做编辑。可工作没有多久,他又以工作太辛苦、薪水不高为由离开。
最后,他找到了目前这份工作。虽然薪水也不高,但是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有发展空间的公司,他希望能在这个岗位上取得一些实际工作经验。
调查:38%已就业2010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844人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55.6%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跳早族”,其中10.8%的人认为“非常多”,受访者中“80后”占53.9%,“70后”占30.4%。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仅有24%已就业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所从事工作表示满意,76%表示不满意。有38%的人在工作半年内离职。离职的前三位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1%)、薪资福利偏低(25%)、想改变职业和行业(13%)。据天津市不完全统计,该市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已达六成以上。
分析:“骑驴找马”心态是频繁跳槽主因
资深“猎头”、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郎越时说,导致“跳早”族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致使学生就业困难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心态的问题。
郎越时分析,“当今时代的主导观念是‘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这一主导观念必然造成很多大学生盲目就业,以‘饭碗’为重,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他认为,这种不慎重的求职心态,必然会导致其后不得不选择及早跳槽。
另外,许多大学生心气较高、对单位期望过高,就业后往往会因为期望值与现实之间落差较大,而选择频繁跳槽。
后果:跳得越快积累越少,求职越难
“你第一份工作才做了几个月?为什么呢?你学到了什么?”最近,几乎在每场招聘会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属于“跳早”族的小周为此很尴尬。
2009届毕业生小周,毕业至今一共换了8份工作,其中最短的一次只干了三天。据小周介绍,跳槽的原因很多,如工资少了、上班时间太早、中午没有午休、职位不对胃口等等。然而,等到跳累了,想安稳地找份工作时,他的这段跳槽史,却成了求职路上的绊脚石。不少企业都因此而拒绝了他的求职。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职场永远没有一蹴而就的事,频繁转换工作更增添了求职的难度。一个新人频繁跳槽,行业背景不扎实,专业技能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提升,积累的经验太少,在职场的人脉也没有系统地构建,将导致其求职前景不容乐观。
专家建议
一份工作至少坚持两到三年
高校也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从我们目前在操作的‘猎头’案例来看,受企业青睐的高端人才,其职业经历大部分是相当稳定的。”郎越时说。郎越时提醒大学生,在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时,务必要谨慎再谨慎。
“找工作时,一定要在就业与个人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切勿为了就业而盲目找工作。”郎越时表示,“对个人来说,第一份工作是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积累经验的重要方式。如果能够坚持两到三年,就会完成一个就业的完整周期,对今后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有极大的帮助。”
“如果你频繁跳槽,不仅忠诚度会受到招聘单位的质疑,自身选择职业的眼光也会受到质疑。”郎越时认为。他说,更为关键的是,从履历上来看,如果个人的职业经历呈“螺旋式”上升,会被认为是极富发展潜力。反之,如果频繁跳槽,个人履历始终“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对今后换工作相当不利。
“当然,也应该指出,大学生频繁跳槽,与当前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郎越时表示,“说得不好听一点,对不少企业来说,很多应届毕业生属于‘不合格产品’,招录之后需付出相当的代价加以培训和指导。”
对此,郎越时认为,高校也应及时应对,应当根据社会需求迅速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使毕业生在毕业时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
“像我担任顾问的浙江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设置了一个叫做‘专业设置委员会’的机构,成员中有六成是来自企业或者行业协会的专家。该校每年都会根据委员会的建议,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整。”郎越时说,“经过调整的专业,学生毕业后都相当受用人单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