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年。
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三化”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
经济发展获新突破
亮点
1
开发区2010年年终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预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26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财政总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4亿元,同比增长27%。创下历史新高已成定局。
开发区大力实施“3366812”工程,卓有成效。38家大企业大集团产值比重达到80.8%,其中富士康、东芝、神钢等8家大企业产值增幅超过50%。着力构建“四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编制完成生物医药、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规划。青年、众泰汽车乘用车生产资质获得国家批准,众泰朗朗乘用车实现整车下线。
工业招商取得新突破。新引进工业项目58个,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工业大项目18个,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6个,包括默沙东、康师傅、娃哈哈、松下、可口可乐等一批大项目,引进了碧桂园、宝龙地产等一批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的龙头项目。
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电子商务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浙商大学生创业园相继开园,新增2个大学科创园,高科技孵化器3号楼建成投用,新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成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引进中科院理化所南方中心,成立院士工作站,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5家,研发(技术)中心12家,完成技改投资2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65.7%。
副城建设加速崛起
亮点
2
2010年5月18日,下沙新城金沙湖工程正式开挖,成为下沙新城中心区建设的一个里程碑。金沙湖工程的启动,吹响了江北区块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号角。
金沙湖周边建设项目四面开花。连接金沙湖和金沙大道的“一广场一隧道”开工建设,东部国际商务中心一期竣工交付使用,171万平方米安置房加快建设。全年拆迁面积24.9万平方米,完成中沙小区拆迁,湾南社区拆迁签约,智格、高沙社区回迁安置工作启动。
全年新开工道路28条,竣工16条,中心区、北部工业区主骨架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之江东路西进取得重大进展,地铁下沙段4个车站整体完工,延伸段正式开工。
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开发区积极申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实施“截污纳管”三年行动计划。完成绕城高速下沙段的综合整治,新增绿化面积116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4天,全年达到312天的历史最高水平。
江东开发快速推进
亮点
3
江东区块将成为开发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5月11日,江东前进工业园区内4个工业项目和3个公建配套项目同时开工,掀起了开发区江东区块又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江东区块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梅林大道以西路网建设全面拉开,基本形成“四纵五横”的路网框架,江东大道今年1月将全线贯通。水、电、气、热等配套工程取得突破。污水泵站、110KV丰乐变开工建设,与富丽达达成供汽协议。25万平方米城市综合体一期全面开工,标准厂房项目启动,安置房一期168户竣工。招商工作打开局面,引进香港华联、苏泊尔药业等8大项目,青年汽车、恒科精工等一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完成政府性投资7.3亿元,工业投资3.5亿元。内外资项目投入纷至沓来。
民生环境显著改善
亮点
4
11月,开发区的一则公告,引起了下沙市民的极大兴趣和广泛热议。开发区推出九所新建学校、幼儿园,公开征集校(园)名。这让下沙市民感到欢欣鼓舞:今后孩子上学将越来越便利、越来越上档次。
去年,开发区加快7所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推进与杭师大等名校合作办学,成效斐然。开发区还加快下沙三甲医院等民生工程建设,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延伸公交B1区间线,开通南、北两条半环线,建设公交慢行系统,年前投放了公共自行车1300辆。
开发区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狠抓“4050”人员、失土农民、大学生的就业帮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22家,建成2个失业人员创业园、6个创业型社区,推出就业岗位24.5万个,新增社区公益性岗位405个,建成8个省外人力资源输入(培训)基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失土农民养老保险即征即保,失土农民城镇医保参保率达94.48%,新农合医保参保率达100%,位居全国前列。
“十一五”数据对比
五年来,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71亿元增长到358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工业销售产值由721亿元增长到1326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总收入由26亿元增长到80亿元,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4亿元增长到173.5亿元,年均增长15.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幅达到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203家增加到320家,亿元以上企业从70家增加到163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8家增加到25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51%提高到65.7%。
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蓝图绘就。今后五年,开发区将围绕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努力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取得显著成效,把开发区建设成为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区、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统筹发展的引领区、国家生态和低碳发展示范区。努力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争先进位,继续在省市科学发展中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不仅要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更要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要注重为长期的快速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更要注重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开发区已明确了今年的几大行动任务,要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开门红”,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是“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开发区坚持以“四大”建设为引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开好局。深化落实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继续坚持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制度、为领导定期走访和问题分工解决制度,实施“一企一策”,全力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新项目、开发保留用地、实施技术改造、落实投资计划,进一步扩大产出规模。深入实施“瞪羚计划”,大力培育行业龙头和“单打冠军”,壮大亿元以上企业队伍。
按照“四优四新”产业发展导向,继续抓好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鼓励东芝、富士康、诺西、士兰等企业开发高精尖产品,把“信息港”做向高端;设立2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投入运行,建成投用公共服务平台,做大“新药港”规模;加快康师傅、娃哈哈、可口可乐等食品饮料新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神钢、中高、硕维、中能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开拓市场和“走出去”发展。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机遇,以青年、众泰乘用车生产资质获批为契机,以整车、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加快青年汽车项目建设和产品下线、众泰汽车整车批量生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坚持培育和引进、技术开发和产品应用并举,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
开发区将进一步拉高标杆,加快一批园区平台的建设发展。按照生物医药加速器的发展定位,力争12万平方米北部产业园11月底前开工建设,确保13万平方米高科技孵化器二期工程年底前竣工,其中2号楼投入使用,确保7.5万平方米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9月底前竣工,积极协调推进新加坡科技园二期建设。制定落实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学科创园等创新平台的发展目标和考核措施,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
发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的“倍增效应”,开发区2011年力争再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研发(技术)中心10家以上,专利申请量超过2500件,授权量超过1500件。大力推进顶益食品、安费诺飞凤、三花丹佛斯等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确保全年技改投资23亿元。深化“两园”合作战略,做大做强产学研合作联盟,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以上。开发区还将全力推进已落地项目,确保完成工业性投资50亿元以上。
加快转型升级开好局
行动
1
抓好招商引资增后劲
行动
2
招商引资是“生命线”工程。开发区将围绕产业抓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转型升级的最有效手段,突出“招新引优”、“选商引智”,变传统招商为“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变“撒网招商”为“定向招商”。以招引“四优四新”产业为重中之重,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龙头项目,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注重引进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大力加强挖潜招商和促进企业增资扩产。
开发区将充分依托江东工业主平台,突出工业大项目招商。发挥“国家级低碳产业示范园区”的品牌优势,大力引进低碳产业项目。充分依托新加坡科技园、生物医药科技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大力招引高科技、新经济项目。
开发区还将充分整合地块、城市综合体、楼宇、10%留用地等资源,狠抓现代服务业、房地产、总部和楼宇招商。大力开展服务业招商。突出抓好内资招商,瞄准大型央企、民企,积极引进“一总部三中心”项目,完善服务业功能配套,发展税源经济。不断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强化与国内外各招商中介、招商顾问、企业商会的沟通协调,拓展招商信息渠道。
培育现代服务业增长点
行动
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拉长开发区经济发展“短腿”的迫切需要,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开发区既要大力发展商贸、酒店、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中介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
开发区将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以新城中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总部楼宇、商务会展、高端商贸、艺术中心和休闲会所,打造中央商务区;以专业特色园区为重点,突出金融、服务外包、研发经济、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落实省军区物流基地改造提升计划,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提升沿江居住区生活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建设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利用沿江40米绿化景观资源,引进高档会所和品牌休闲产业;及早开展对大学城北区块、金沙湖、地铁主要站点商业资源的规划布点。
开发区今年将大力推进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建设,龙湖天街、五星级酒店、宝龙城市广场、世纪联华等一批新项目都将启动。坚持高端取向、完善规划布局、落实政策措施、强化行业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形成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劲动力。
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品位
行动
4
城市国际化,是下沙新城建设的战略方向。开发区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为重点,大力提升下沙副城的城市品位和宜居程度。
开发区将继续坚持高起点规划,编制完成下沙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亮灯照明规划、人口发展规划等八个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修编完成高教东区、高教西区、元成单元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规,充分发挥规划的主导作用。破解拆迁安置难点,确保居民回迁顺利平稳。着力抓好85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之江东路下沙段年底前全面贯通,协调推进跨运河二通道桥梁、东湖路、地铁一号线延伸段、文汇立交、金沙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原则,加快金沙湖开发建设步伐,实现东片区湖面开挖,促进配套设施加快开工。围绕打造“精品城管”,突出城市“四化”长效管理,在提升环卫品质、美化家园、推进亮灯工程、加强科技管理上出亮点,确保区域保洁率达到100%,机械化保洁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加快江东开发打造新平台
行动
5
在作为今后工业发展主平台的江东区块,开发区将围绕“3+1”产业定位,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着重招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食品医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项目,重点跟踪推进5大外资项目和新材料膜、无刷电机等8大内资项目。
加快推进江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市政路网、功能配套、民生事业等六大工程、40个项目,确保完成政府投资15亿元以上。以道路为重点,全面建成梅林大道以西路网框架,实现主骨架道路向梅林大道以东延伸,水、电、污、热配套设施全部到位。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农居三期、学校及幼儿园、蓝领公寓、综合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按照“招到商、能落地”的要求,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实现16个项目开工,6个项目竣工,6个项目投产,确保完成工业性投入15亿元。同时,全力以赴做好用地指标争取、供地、交地、拆迁等工作,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强民生保障
行动
6
开发区将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布点规划。今年将高标准建成景苑小学、东南中学、景苑幼儿园、金隅幼儿园,开工建设世茂幼儿园、星河幼儿园二期,推动青少年宫、社区学院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推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以深化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为主线,完善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三大服务体系,完善15分钟卫生医疗服务圈。
在民生保障方面,加快推进24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实现拆迁安置房竣工42.5万平方米,外来人员公寓竣工12.8万平方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大力推进“公交优先”,新开通三条公交线路,优化四条公交线路,新建6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投放1800辆自行车。加快建设“生态走廊”,加大环保综合整治力度,着力改善大气环境。深化和谐就业新模式,做好“4050”人员的就业保障,抓好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实训,打造“充分就业和创业型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