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快报报道了今年杭州计划整治延安路和西湖大道。这两条路,差不多是主城区最后两条没整治的主干道。
过去十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杭州在道路整治上花了很大力气,先后实施了“33929”、三口五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纵三横、十纵十横等道路综保工程,几乎把主城区主干道整治了个遍。
杭州为什么要这样做?首要目的就是缓解交通“两难”。
2000年,杭州市区机动车拥有量9万辆,而仅2010年一年,老城区机动车上牌量就有15万辆,是2000年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的1.5倍。
“如果没有前几年这么多的道路建设、整治,那今天杭州的交通状况,不可想像。”杭州市建委城建处处长张和平深有感触。
张和平说,过去五年、甚至十年,杭州为缓解交通两难,道路建设上一直在搭建5张“网”。
快速路网
杭州的快速路网,规划是“二绕三纵五横”。
其中“二绕”,指的是两条绕城公路。
目前杭州已有一条绕城公路,长123公里。但这条绕城公路,只圈进了主城区、江南副城以及一半的下沙副城,临平副城和塘栖、良渚、余杭、临浦、瓜沥、义蓬六大组团都在外面,对杭州打造大都市格局不利。
因此,打算在它外面,再建一条更大范围的绕城公路。目前已有局部地方动工。
“三纵五横”,指三条南北向的快速路和五条东西向的快速路。
其中,“一纵”和“一横”已建好——
上塘中河快速路(纵):北起南庄兜立交,经上塘中河高架、钱江四桥、时代大道至义桥立交,总长35.3公里。
留石快速路(横):西起绕城西线,经留祥路、石祥路、石大线快速路至绕城大井立交,总长20.9公里。
另外还有6条路,杭州打算在接下来三年中全面开工,五年内基本建成。
主城区主干道网
有人把10年来7大道路综保工程,称为杭州模式的“老路挖潜”。
如果新建像“一纵三横”(保俶路、曙光路和体育场路、凤起路、庆春路)这样长度的5条道路,总投入不会少于20亿元,而通过“老路挖潜”,总投资只要3.6亿元,便提高了30%的通行能力。
支路网
一到周末,银泰周边车水马龙,动弹不得;大学路一带居民,要走近二十分钟才能到公交站;城西这个杭州容纳居民最多的居住区,上下班高峰行车难……
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认为,造成这些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支路不够完善。支路有防止车辆过于集中在干路,提高整个城市路网畅通性的作用。
如果把城市比作有机体,主干道好比骨架,支路好比微循环,缺一不可。
杭州从2008年起,开始在市区有计划实施支路建设整治。
至今,仅上城区,就整治了抚宁巷、光复路、江影路、江月路等20条支路,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很大方便。
背街小巷网
背街小巷,相当于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让它们有条件地参与到城市交通中来,并在路边开辟停车泊位,是缓解“行路难、停车难”的好办法。
2004年到2010年,杭州共完成2953条背街小巷改善,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18.06亿元,受益群众205万人。
慢行系统网
张和平说,去年,建设部把杭州列为慢行系统示范城市,他们特别赞赏杭州的滨水慢行系统和免费公共自行车。
“道路要发挥效益,一定要相互连接成网”。张和平说,“十一五”期间,杭州大规模投入道路建设整治,道路资源不断积累,初步搭建起了这5张网。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5张网连接起来,让各种交通需求,各取所需、各行其道。
“今后道路当然还是要建要整治,但要缓解交通两难,不是看建路多少,关键看网有没有连接好。
“这张网还要向富阳、临安、临平、塘栖、大江东、临浦等地延伸,尽量赋予周边县市、小城镇同等区位条件、发展机会,让他们留得住人。只有这样,主城区的交通才能得到疏通,这也是缓解交通‘两难’的最高明手段。”
据都市快报 记者 陈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