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微博:“谨向褚馆长表示致敬!他以自己的行动兑现了在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着这一承诺。”
网友“南国玫瑰”微博:“有一扇门为乞丐而开,才有资格叫"天堂"……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这位馆长值得尊敬;做得好,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
面对记者的采访,杭州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惊讶地说“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位主任反问得好。这也算新闻吗?一个本来不应该成为新闻的事件为什么会成为新闻呢? 相对于这些骨子里秉承着三六九等观念的人来说,杭州图书馆馆长的话真是扇了这些人一耳光。
图书馆的大门打开了,可是,有多少乞丐梦想进入图书馆?这问题听起来有些吹毛求疵。但我以为,对于乞丐或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而言,求知权固然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种权利不能只是“天空的星光”,还得照得进他们柴米油盐的现实。知识改变命运,但如果知识只是让乞丐还是乞丐、农民工还是农民工,则这种“开门接客”的图书馆,就不能成为人生的公平台阶。
纵观以上资料和事例,我们不难发现,公共图书馆曾经离我很近,现在却离我们很远。正是因为现在缺少真正对公共开放、负责的图书馆,才显得杭州图书馆那么鹤立鸡群,也让馆长的微博语言显得有些真实的矫情。图书馆应该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而我们身边的都是建了围墙,将民众的权利拒之于外了。要么关门,要么拒迎读者的图书馆,让人看到了图书馆不能承受的公共性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