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月26日讯 浙江日报昨日刊发《过年,请把父母接回家》一文后,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为此,记者今天走访几家敬老院,感受老人们在春节临近时对亲情的渴望。
回家过年的期盼
这个春节将是刘水珍(化名)在老年公寓过的第5个春节。
刘水珍有两个女儿。到老年公寓前,她一直和小女儿生活。可女儿一家工作太忙,夜深人静回到家时,她已经睡了。老太太经常很长时间都没法和女儿打个照面,有时到了吃饭时间,女儿只能打个电话叫外卖送到家里。
5年前,外孙女要结婚,小女儿决定把老人送到敬老院,腾出空房给外孙女当婚房。不久,刘水珍患上老年痴呆,后来又中风,只能成天躺在床上。
刘水珍被送到敬老院后,一开始茶不思饭不想,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她慢慢适应了敬老院的生活。后来,老人病情慢慢好转,却得了严重的健忘症。
现在,她只要一看到桌上有敬老院发的咸鸭蛋,就会大声问:“是不是女儿来看我了?是不是我女儿专门送来的?”服务员朱阿姨就会哄着她说:“是的,是你女儿刚刚送来的。”看着老人开心地吃着咸鸭蛋,朱阿姨说,她真想哭。
有时候,女儿来看她,她就一刻不停地盯着女儿看。女儿说要走了,她会不停地央求:“再陪我坐一会儿吧。”每次女儿走时,她都执意要坐着轮椅送到大门口。
朱阿姨告诉记者,每年春节,一听到鞭炮声,老太太就会跑到大门口大声说:“我女儿来接我回家过年啦。”而每次老人都会很失望。
相依为命的牵挂
今天中午,钟春晖在敬老院食堂多打两道菜,用来招待“贵客”。
“贵客”就是专程来看望她的乔司小学校长刘志刚一行。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都要派人慰问和看望退休多年的钟老师。工作人员说,老人一大早就守在大门口了。
“对常年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来说,亲人的探望和单位的问候,是最看重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说,老人在敬老院待久了,一有熟人来看望,马上就精神焕发。
10年前一场意外事故,让老人下决心住进敬老院。钟春晖的老伴去世多年,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过去10年,每到除夕夜,儿子会开车来接她去吃团圆饭,晚饭后再把她送回“家”。老人说,她现在的家就是敬老院,她已经习惯这里的一切。
钟春晖有时觉得,她和朝夕相伴的敬老院服务员,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几天没有见到服务员,牵挂的感觉就很强烈。而因为长年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陌生感越来越强。她说,自己也弄不清,是不是亲情“错位”了。
失而复得的幸福
与敬老院其他老人相比,韦玉贞是幸福的。
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记者见到韦玉贞老人时,她正躺在床上看越剧。老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年轻:一头乌黑的头发,看不到一丝老年斑的笑脸。同行的护理长胡建蓉说,这与老人性格开朗、子女孝顺有关。这两天老人正在收拾东西回家过年。每次回家过年,老人一般在家呆一周时间,每次回来都容光焕发。
老人有3个儿子,大家抢着养,后来还是老人想出一个折衷的办法:自己搬到敬老院,大家轮流去探望。
第一年春节,她是在大儿子家过的。那几天,看着晚辈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她突然想早点回敬老院,但儿子媳妇一再挽留。年后她回到敬老院,心想明年过年不回家了,免得给子女添麻烦。
第二年春节前,老人一直没接到儿子电话。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的电话还没有来,她忍不住打电话问小儿子,她这才知道,大儿子在国外出差,春节前两天才能回杭。小儿子告诉她,大哥出差前有交待,要收拾好妈妈的房间,等他一回国就去接她回家过年。
那年春节,韦玉贞特别开心,有一种失而复得的幸福感。她突然明白,自己内心对亲情的渴求,竟是如此强烈。这两天春节临近,她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