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门前那棵树”发了条微博,很戏谑。他说,春节时闲着,走大街上,突发奇想,想给治堵献上一计——天天过年!
玩笑归玩笑。治堵,却实实在在成为今年杭州首要民生工程。在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全面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程”,放在了“实施惠民为民十大工程”的第一位。
为增强杭州城市交通相关部门的交流与互动,共同探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昨天下午,市委办“民生保障”课题组与市委党刊《杭州》杂志社联合召开的西子‘我们’论坛”第七期,谈的就是“治堵”。
◆公交优先
跑出让其他社会车辆眼红的速度
“公交优先”这个词,这些年被作为治堵的最优对策,常常见诸报章杂志,见诸电视屏幕。
优先,要优到什么程度?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秩序处处长孔万峰言简意赅地说,“就是大家都堵车时,公交车却能跑出让其他社会车辆眼红的速度。”
这一点,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教授王殿海非常赞同,“只有保证公交绝对不堵车,市民才会放弃小轿车,都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道路占用率才会降低。”
市公交集团副总卢智宏举了香港的例子,“香港的公交‘巴士’发达且廉价,90%的香港市民出行都靠它。”
有两点他认为值得深思,一是香港的公交优化是从源头控制流量,比如,通过流量分析,丁桥有100辆小车出来,其中20辆会经过延安路,这样一来,一辆巴士就能直接搭过去,减少道路占用率;二是保证公交车线路的通行无阻。在香港,即使是英皇道、半山道这样只有一个车道的道路,繁忙时段社会车辆全部卡掉,只让公交车通行。
据统计,香港的公交车的运行平均速度能达到20公里/小时,杭州只有12.5公里/小时。
◆道路建设
未来五年,光花在快速路上的钱就高达250亿
“治堵,是一个复杂问题,它必然要与土地利用、人口增长、道路结构、交通组织作通盘考虑。”王殿海说,比如,在城市区域功能设计时,就提前考虑交通出行问题。
比如,每天数十万城西居民,都要到武林地区换乘。
孔万峰拿出一组数字,很说明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机动车数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加,2003年全市机动车总量达到10万辆,到本月主城区突破70万辆。同样是这五年,主城区道路增量只有310公里,而公共停车泊位目前共计3万余个,供求矛盾失衡。
“前两天,我在杭报上看到十二五期间,光用在快速路上的投资,就高达250亿元。”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鸿鸣说。
他研究的就是道路智能控制系统,对此深有感触,“即便是最最智能的信号灯,在道路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是无能为力的。”
“再打通一些断头路。”提建议的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巡视员郭泰鸿。
他还具体指出香积寺路西接丽水路,紫荆花路北跨余杭塘路,潮王路东接石桥路,体育场路东接新塘路乃至杭海路,凤起路西通隧道至曙光路,望江路经十五奎巷并穿山西接四宜路,南复路南跨钱塘江接火炬大道,德胜路西延至留下等。
◆错时上下班紧张的时点变成一个高峰时段
卢智宏说了一个亲身经历——
我到香港运输署第一天上班,问同事,你们这里几点上班?问甲,不知道。问乙,还是摇头不知。
当时很疑惑,这个简单问题,怎么没人说得清呢?
后来还是总运输主任说了原因,香港与内地不同,上班时间并不固定,总的来说,早上8点半就可以上班了,再后面是9点,还有9点半一拨。与之相对应的,下班时间也分三个档:5点半、6点和6点半。
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人性化,高峰时间也不再是一个紧张的时点,而是一个时段。
◆慢行交通杭州也可以试行“单车径”
卢智宏说,香港有专用的“单车径”,目前新界就正在建造。
他建议,杭州也可以依照实践,比如市中心的支小路,机动车不能通行,或通行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把支小路改造成单车径,把主干道路让出来给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