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16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我国从1993年工资改革以后,“工龄工资”便不再是“规定项目”,而是由用人单位制定。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保留工龄工资制度外,多数民营企业以计件工资为主,基本不设工龄工资。
如今,“用工荒”矛盾越来越突出,我省一些民营企业开始向国企学习,推行起“工龄工资”这样的员工福利措施。
被个别国有企业放弃的“工龄工资”,现在为什么会被部分民企采纳?于是,记者开始寻找实行“工龄工资”的代表企业,探寻民企实施这种福利措施的真正目的,以及它对企业招人、留人能否起到真正的作用。
采访中,位于金华的浙江今飞集团用95%的留人率回答了这个问题。该集团董事长葛炳灶告诉记者,光靠涨薪只能解决“用工荒”的眼前问题,企业可以考虑用“工龄工资”等各种员工福利方式来留住员工,让外地员工扎根企业,这才是解决“用工荒”的有效之道。
企业:宁波鑫洋电器公司
推行时间:近两年
感受:职工流动率低于同行标准
浙江省总工会保障部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浙江民企主动设立“工龄工资”其实已有不少年份,只是当时“用工荒”还不是很严重,所以没被公众所关注。“浙江究竟有多少民企实行‘工龄工资’,没有具体统计,但这个数字绝对不少。”
据省总工会有关人员透露,这些民企设立“工龄工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宁波鑫洋电器公司人事部的刘经理这几天一直忙着在外面招聘,很少呆在办公室。记者找到了该公司一位副总。他在采访中说,前年3月,公司开始实行“工龄工资”制度,目前效果还不错,职工流动率低于同行标准。
至于该公司“工龄工资”的实施标准是多少,员工对这项福利措施是否真的在意,该副总不肯继续透露。
企业:今飞集团
推行时间:5年
感受:员工留住率在95%以上
最近新华社有报道称,浙江今飞集团今年增设“工龄工资”,应对“用工荒”。当记者联系上今飞集团董事长葛炳灶时,对方更正道,今飞集团实行“工龄工资”其实已有5年时间。
“‘工龄工资’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更好地留住老员工,能吸引大量的外地员工在春节后依然回到企业。”葛炳灶介绍,今飞集团一共有5000多名员工,其中金华当地的只占了一半,剩下的2000多人都是从外地招聘来的。
“像今年,很多企业春节期间都跑到外地去招工,生怕晚一天就招不到工人。这些担忧,我们没有,今飞集团招人很少跑到外地去招,都是在金华周边城市招聘。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扩产,但很少为缺工人担心。”葛炳灶说,像“工龄工资”这样的措施,使得他们企业的员工留住率在95%以上。
据葛炳灶介绍,他们目前实行的“工龄工资”制度,第一年的员工每月可以增加50元的工龄工资,一年有600多元,随后每一年工龄工资都会递增,第九年每年增加3000多元,10年以上的老员工每年增加4000多元。
除了“工龄工资”这项措施外,今飞集团在员工福利方面想了很多法子:餐费补贴、生日餐券、春节来回车票补贴等,甚至还跟娃哈哈在海宁基地自建廉租房一样,对服务企业5年以上的员工推出职工房,以市场行情价1/3的价格,把房子卖给员工,去年就卖了300套。
企业:海亮集团
推行时间:10年
感受:对重要岗位人才作用有限
据了解,海亮集团是我省实行“工龄工资”的民企代表之一。
记者向海亮集团人事部部长马为民求证。他说:“早在10年前,海亮就已经开始实行‘工龄工资’这一员工福利措施,当时每年每月增加10元的工龄工资。”
“当时出发点不是为了应对‘用工荒’,因为10年前用工都不成问题,主要(目的)是为增加对企业员工的关爱。员工在企业呆久了,企业对员工多一些关爱,可以留住老员工。”
马为民说,每年每月10元的工龄工资的标准一直没变。“如今我们招人,很少会提到我们还有‘工龄工资’的做法,因为这个工资标准赶不上薪酬的变化,力度已经显得不够了。”
虽然如此,海亮集团并没有放弃“工龄工资”的福利措施,并且他们还继续用在了国外。“我们在越南的公司,对越南员工就采取了类似做法,第一年每季度增加一次额外补贴,第二年每半年增加一次,第三年一年增加一次,当然每次增加的补贴金额都是递进的。”这种类似“工龄工资”的做法,据马为民称留住了不少越南员工。
至于海亮在国内的公司,“工龄工资”这种福利措施会不会进行改革并实施下去?马为民表示公司会考虑。“‘工龄工资’对普通员工肯定是有诱惑力的,但对于重要岗位就未必了,因为他们每个月都有几千至上万元的工资,靠几百元的工龄工资来留人,不是很给力。”
面对“用工荒”,海亮集团自然也有自己的应对招数,如新招聘的员工如果按照计件考核的方式,肯定工资不高,于是海亮推行了一项补贴措施,新员工每个月可以获得补贴500元至700元,以此来吸引外地务工人员。
●对话
这家企业年年扩产,
为什么不愁招工?
对话人物:今飞集团董事长葛炳灶
话题一:
如何留住外地务工人员?关键要把家留住
对于“用工荒”,葛炳灶有着自己的思考。“招不到人,光靠涨薪这种办法是暂时的,因为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必然希望留住当地人发展当地经济,这样对浙江、广州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冲击很大,‘用工荒’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面对外地员工“今年来明年走”的现状,葛炳灶提出了“软硬”两种留人的办法。
“涨薪是目前最直接的‘硬’办法,还有一个‘软’法子,就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把企业这几年取得的成果分享给下面的员工。”葛炳灶举了几个今飞集团在这方面的动作,如在员工生活区搞一些体育健身设施,建个电影院等。
“以前只有国有单位,才会给员工搞建电影院等福利措施,如今民企完全有条件,花个几十万就可以自建电影院,让员工觉得企业有种家的感觉。”葛炳灶还说,现在很多企业厂房都在很偏僻的地区,企业自建网吧可以改善员工业余生活。
“涨薪也好,职工房也罢,包括改善员工生活条件,都是让外地员工扎根企业,把家留在企业,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葛炳灶说,想把外地员工留下,光靠企业自身努力不行,例如外地工人的孩子读书问题,企业不可能自己办学来解决,因此他也希望社会方面提供一些支持。
话题二:
外地人不容易招,何不想办法吸引本地人?
“中西部劳动力的回流,这是企业该面对的事实,但另一个层面,企业何不在本地人就业上多下功夫?”葛炳灶在采访中,又提出一个思考方向。
葛炳灶说,本地人中也有很多的技校生、专科生,想办法把他们引进企业,就是一个解决“用工荒”的有效办法。
可对于很多浙江民企来说,不愿意用本地人的因素很多,如薪酬要求高、工作积极性不如外地人。“本地人一直想要找份‘体面的工作’,他们觉得进工厂就是做体力劳动,内心更多是期待从事脑力劳动。”葛炳灶说,正是这种小心思,让他们对进本地工厂有种抗拒心理。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都已经自动化操作,员工不再是搬运工,不是靠着早晚加班来赚钱,自动化操作让员工从事的是脑力劳动。”
葛炳灶总结说,企业在面对“用工荒”时,更多的要从企业如何提高自身效益,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入手,而不是光靠涨薪、累死累活地招人就能解决的。
企业效益更好了,给员工的福利更多了,进而不必为招人所困扰,这其实就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