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2月28日讯 2月26日,随着同济大学等9所高校组成的“卓越联盟”自主选拔考试的结束,持续了半个多月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接近尾声。这些日子来,不少考生围着“千分考”、“北约”、“华约”等一场场考试连轴转,而关心教育的人们则围绕着高校招生方式讨论得很热闹。大学选才怎样更科学?我们试图从国内外高校招生的AB面,来寻找可能的答案。
A 面
关键词:实践 推荐信 术有专攻
“沙和海滩的关系与以下哪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似:猫和猫须;狗和骨头;树和森林;足球和曲棍球;衣服和鞋子。”这是美国中学生申请上大学的“学业能力评估考试”(简称SAT)里的考题,更像是一道智力测试题。
在美国,高考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对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就是SAT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简称ACT)。在SAT考场上,常常会看见十二三岁的初中生在那里“小试牛刀”,因为考试与高中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能力。
李逸扬高中毕业后申请到美国留学,现在是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理学院的本科生。他说,如果想申请综合排名前50的国外高校,TOEFL、SAT、GRE考试是基本“敲门砖”,学习成绩好是基础,特殊的实习经验、优质的申请材料以及推荐信和个人陈述也很重要。如果只会考试,没有创造性,那就难了。
西方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比如美国的父母会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做简易木工,鼓励孩子去社会上做义工。瑞士的父母会让初中毕业的女儿到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佣人。这些从小被培养的能力也体现在招生上,西方的孩子高中毕业同样会面对升学,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完全依靠考试成绩。
国外高校对推荐信十分重视。有时,一封声名威望的教授、学者写的推荐信,可以让学生一路过关。复旦附中的汤玫捷高二结束后在美国著名私立中学希德威尔做过一年国际交流生,她的勤奋、智慧让老师记忆深刻,希德威尔学校写给哈佛大学的推荐信中,重点提及了汤玫捷在文科上的突出表现。因为这封推荐信,汤玫捷获得了全亚洲仅有的两名提前录取生中的一人。
有不少在国内评判标准下属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却能受到国外学校的特别青睐。刚刚拿到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孙殊楠说:“英国的大学比较重视实践能力,在哪里实习过,在学校社团有哪些活动经历,有哪些比赛奖项……都很重要。”孙殊楠说,国外的学校还喜欢术业有专攻的偏才、怪才。
李逸扬也说,申请美国高校的所有材料都会进行鉴定,所以保持诚信很重要,如果有义工服务经历,会让学校觉得你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增加被录取的砝码。
B面
关键词:成绩 知识面 综合素养
我国高考制度“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现实情况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自主招生,是国内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面大旗。
如今,自主招生的试点学校已由最初的22所扩大至80所,今年更是以联盟的形式联合招考,热度节节攀升,形成了“三大一小”的联考阵营。
在“北约”、“华约”等自主招生联考现场,我们发现参加考试的基本都是尖子生,排名都在年级前50名。
“自主招生并不是为了招收所谓的怪才、偏才,实际上我们是想选到一些各方面均衡发展的好学生。”北京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焦维新认为,现在很多所谓的怪才、偏才在某一门学科出类拔萃,实际上是他们在这门学科上花了工夫,学了一些其他同龄人没有接触过的大学基本知识,一旦进入大学,大家都学习了这些知识,那些优势不再,接触到交叉学科时他们又不会,很快会被淘汰。反倒是那些各科均衡发展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做到学科间的融会贯通,显现自身优势。
焦维新告诉我们,自北大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来,各地的中学校长们都纷纷感叹怪才、偏才实在不多,而且,如果名校的自主招生改革为偏才、怪才开方便之门,不久,社会上就会形成“偏科”之风,这不是应该提倡的。
“复旦的‘千分考’试题一共涵盖了10个方面200道题,涉及面非常宽,考察的主要是学生各门学科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掌握程度。”复旦招办主任丁光宏认为,这样招收进来的学生不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有着热情,会把课堂学到的各种知识融进周围事物,他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都属顶尖。如果是偏才、怪才也许只能做出一个学科的试题,对于其他的可能就束手无策,名校想招收的并不是这样的学生。
为了破除“唯分数论”,现在一些国内高校还试着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参考之一,文体特长、球类技术、绘画才能等纷纷成为了衡量标准。但是这样的自主招生也受到了“对农村学生不公平”、“歧视偏远地区学生”等等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