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末北京首场“商标拍卖会”让原本隐藏着的“职业商标抢注人”纷纷浮出水面,挤到拍卖会前台。随后,被抢注商标在各地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北京乃至江苏等地的“商标拍卖会”都不得不延后。但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出售抢注商标的“明路”——拍卖虽尚未走通,但抢注商标利用网络途径,已经形成了一条规模巨大的高价出手的灰色经济产业链条。
著名企业纷纷遭殃三分之一商标被个人持有
说起王致和,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更代表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文化。可是就是这个中国味十足的商标有一阵子在德国却成了“非法”,原因是该商标被一家德国公司抢注。“王致和”历时两年,经历无数艰难才讨回了自己商标的使用权。
无独有偶。本属江淮汽车所有的JAC商标在新加坡遭抢注,抢注者毫不讳言:此举就是想逼迫江淮与之合作,使江淮把其重卡业务在东南亚的代理权交给他们。这种抢注行为让江淮公司十分被动,他们知道,如果不答应对方条件,恐怕就要被迫花重金黄赎回本应属于自己的JAC。
其实,这两个故事在中国企业知识产权在海外被侵犯众多案例中并不偶然。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总共发生了2000多起中国出口商品的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案例,每年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达到10亿元人民币。英国《金融时报》也不得不惊呼“中国企业正成为海外商标侵权的受害者”。
事实上,商标抢注行为近年来在国内也屡见不鲜。
世界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红酒排名前100的品牌在国内已经有46个被抢注。
澳洲原瓶进口干红——赫柏湾,在江苏市场辛勤耕耘五年小有名气后,也险些被抢注。
相关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自从国家允许个人也可以注册商标后,个人商标的注册量激增,据相关统计,在已注册商标持有人之中,个人约占三分之一。近年来,在一些热点事件中频频曝光的炒作型商标一般都出自个人商标抢注者之手。
这其中最典型的商标抢注者当属“佛山狂人”谢伟星。
抢劫不如抢商标“佛山狂人”5年内注册了46个世界红酒品牌
现在就来说说“佛山狂人”谢伟星的故事。
从2005年到现在,谢伟星做了一件让他感到很光荣的事业:法国波尔多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地。从2005年开始,谢伟星瞄准了波尔多红酒排名前100的品牌在国内进行商标注册。经过5年的努力,谢伟星已经成功注册了其中46个红酒品牌在中国的商标。而这些红酒品牌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多数都有销售,“这样,这些洋品牌都构成了对我的商标侵权。”谢伟星说。
除波尔多红酒品牌外,其他一些国内知名企业的商标也都被谢伟星抢注。谢伟星由此被朋友戏称为“佛山狂人”。
成熟品牌和潜力品牌成抢注重点抢注商标交易已成产业链
“佛山狂人”不是唯一。江苏亿诚律师事务所陈德全律师表示,商标的“供方”中有大量自然人开办的小公司,专门盯住抢注商标的机会,及时“捡漏”,注册一些有价值的商标,然后谋求加价转让。
“叫价最高的不是创意商标,而是那些与已有成熟品牌和潜力相同或类似的商标。”某业内人士介绍说,注册一类商标成本最多在1000元到2000元,成功转让出去最高的可获利百万元甚至千万元,最少获利也可达10倍之多。
被抢注商标的“需方”,则往往是一些成熟品牌和有很大发展潜力品牌,我国有45大类商标,一般企业只注册其中几大类。然而,企业在市场拓展中很快发现,还有该注册的商标大类没注册被他人抢注。鉴于重塑品牌难度很大,或者担心相同品牌的产品对消费者构成误导,只有找到商标持有人谈判买下。而那些抢注商标被企业高价买下的消息,反过来又刺激了更多人去抢注,刺激了抢注商标者更高的热情。
抢注商标被高价买回的事实一再刺激商标抢注人,以至于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抢注商标的人群绝不是个小数,而是形成了产业。
“抢注商标转让的产业链一旦形成,今后肯定会一直存在下去。”某业内人士透露,傍名牌的商标一度成交活跃,如服装类各种形状“鳄鱼”、“老人头”等商标。再比如“劲霸”企业注册的是男士服装类商标,很快就有人抢注了其在化妆品大类的商标;“赫柏湾”澳洲干红出名后,就有人想抢注其在餐饮类的商标。但随着我国商标监管越来越严密,这一类的商标注册和转让将越来越难。
“实际上,知名企业或景点如果自己不能主动申请商标,保护知识产权,被他人成功注册商标,一定程度上是现阶段我国《商标法》允许的。”陈德全律师告诉记者,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无可厚非。也许一次又一次抢注商标的争议案例曝出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主动保护商标等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