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3月6日讯 杭州市萧山区义蓬街道有一群妇女,虽然赋闲在家,却各有“绝活”:缝晴雨伞、做鞋子、挑绣球、挑花边、打毛衣……她们靠这些看家本领,来料加工为家庭创收。
不出远门,妇女在家门口就赚到钱。记者今天从省妇联了解到,我省以妇女为主体的来料加工点已发展到1.5万多个,去年发放加工费超过70亿元,116万妇女实现就业,人均增收6000多元。
萧山区义蓬街道白浪村的杨世英,靠一手缝伞的本事,撑起整个家庭。她丈夫身体残疾,公婆年迈体弱,大女儿患有智障,小儿子还在念小学。她说:“从事来料加工后,我不但管好家务事,照顾好丈夫、公婆和女儿,还能赚到钱。我家是低收入家庭,政府会给10%的补贴,做的雨伞越多补贴也越多。”
为拓宽服务手段,扩大来料加工覆盖面,省妇联建立了全省来料加工信息库,开通“浙江省妇女来料加工推广中心”网站,并统一制作服务手册,带领各级妇联组织为经纪人和市场经营户提供服务。
这些天,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怡村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包美春忙得不亦乐乎。“厂里现在有1000多万元加工单,姐妹们不愁没活干没钱赚,有时晚上还得加班呢。”包美春说,这里主要加工单爪钻等饰品。丈夫开车运货,儿子网上接单,女儿则到义乌做外贸、接业务,全家人走上了来料加工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