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22日讯经国务院批准,位于镇海的宁波化工区最近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是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次飞跃。新的一页,由此展开。
作为我省唯一的石化工业专业园区,这个开发区历经多年艰苦创业,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立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了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色的发展模式,被国内化工专家称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一流化工园区”。其产业链效益和区域环保成果处于国内同类化工区前列,成为我省首批通过“811”环境整治的省级开发区,被列入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未来五年,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投资1000亿元,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五年后工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成为全国石化和新材料产业的引领区,将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们相信,一个“国内一流、世界领先、高科技、一体化”的大型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和生态园区,一定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四大优势写辉煌
登临镇海区澥浦镇的泥螺山,你一定会看到震憾人心的一幕——
在一片现代化的石化工业区里,道路井然,宽阔平坦,郁葱灌木陪伴两旁;整齐划一的河流,涓涓流淌;高高架起的管架长廊,起伏有致;数个巨型“方阵”内,厂房整齐有序,银色的塔、罐矗立其上,彩色管线串联其间。
这,就是未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化新材料基地——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园区已聚集了数家世界500强企业,吸引了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韩国爱敬、德国林德气体等百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近500亿元,去年该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
从沉寂千万年的海涂,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开发区,这片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下了一个科学发展的华丽篇章。今后,这里还将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在宁波化工区管委会主任胡祖友眼里,宁波石化开发区的优势十分明显。
一是市场腹地优势。这里位于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迅速,市场容量巨大。尤其是,浙江是国内重要的塑料、化纤加工基地之一,纺织、服装、制鞋、食品包装、建材等轻工业发达,每年消耗的大量原材料大部分来自于石化产品,为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开发区毗邻的余姚中国塑料城经过多年的发展,塑料原料交易量居国内之首,已经成为我国塑料行业的“晴雨表”。浙江还有亚洲最大的化纤布匹集散中心——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萧山燃料市场等大型生活、生产资料市场。这些领域对石化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但由于缺乏石化产业的有力支撑,目前其原料主要依靠进口和外省采购解决。这些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是地理区位优势。开发区地处杭州湾南岸,水陆交通便捷。又与杭州湾北岸的上海金山石化、漕泾化学工业区遥相呼应,处于我国杭州湾石化工业圈中心地区。在交通条件上,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的建成通车,以及新一轮港口集疏运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宁波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大大缩短,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确立。这将有力推动宁波在更高层次上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高宁波石化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港口交通优势。开发区紧邻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区域,紧邻全国最大的镇海液体化工码头。该码头坐落在宁波甬江入海口,由7座化工专用码头组成,分别为5万吨级2座、万吨级1座、3千吨级以下4座,建有化工储罐区,总容量数十万立方米,已形成70多个品种和300万吨吞吐能力。港口还能提供引航、港作、船舶、通信、船舶代理、供应、理货、海关、边防、海事和出入境检疫等一条龙服务。此外,开发区所在地镇海还建有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交易市场,年交易额已经达到50亿元以上,不仅可以满足园区企业对化工原材料的需求,而且可以作为园区企业产品及码头输入石化产品的重要集散地。
四是产业基础优势。这里现有镇海炼化、阿克苏诺贝尔、韩国LG甬兴、杭州湾腈纶、韩国爱敬等百余家企业落户。其中,镇海炼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炼化企业,也是园区的主要依托企业之一。目前镇海炼化已形成2300万吨炼油/年、100万吨/年乙烯的生产能力,并计划发展到炼油400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可为整个园区提供丰富的开发石化后续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构筑纵横产业链
一个专业的化工园区,如何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品效率最优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经济发展持续化?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做法是,规划先导,基础先行,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园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创园之初,管委会就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自2003年起,先后完成了《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化工区区域安全风险评价》、《宁波化工区区域环境评价》、《宁波化工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宁波化工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等重大规划课题的研究和编制,并全部通过了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的批准。由于对环保规划的重视,宁波化工区还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规划环评的区域。
按照“物流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模式,开发区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能量的回收和资源的节约,促使污染物减量化。目前,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元。其中引人瞩目的有,园区建设了工业管廊,以连接化工区各片、集中罐区、化工专用码头之间的物料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工物料在运输途中的“跑冒滴漏”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此外,通过集中处理污水、集中供热、建立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确保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按照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开发区重点以炼油及乙烯为龙头,重新对园区功能进行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划分了石化源头产业、合成材料产业、高分子产品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四个产业区块。针对石化工业产业链长、专业性强的特点,镇海区专门邀请了国内一流的8位石化行业专家,并赋予决定性的话语权,所有进化工区的项目必须先由专家“把脉”。专家衡量项目合适与否的标准是,项目是否环保,是否符合产业链的需要。对污染严重以及非产业链的项目,一律说“不”。
目前,宁波石化开发区已建立了纵向、横向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
纵向的产业链是,以镇海炼化的石油化工为龙头,近年来分别引进了C5分离项目、阿克苏诺贝尔乙烯胺项目、C9分离项目等,这些项目上下游配套,原材料全部在园区内就地解决,不但节省了物流成本,还减少了长距离运输的“跑冒滴漏”。
横向的产业链是,园区集聚了一批专门以生产中的副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变废为宝,吃干榨尽。如石油在脱硫中产生的硫磺,通过硫磺——硫酸——钛白粉等生产环节,生产出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在硫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用于发电,产生的蒸汽进入园区集中供热的管网,废硫酸则作为生产磷肥的原料;炼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被作为生产碳黑和橡胶的原料;在合成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被供应给华东二氧化碳厂生产食品级二氧化碳。
通过这样的循环,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而排放和污染则降到了最低限度。据对产业链中的15家化工企业调查,它们在每年总计增加1.2亿元效益的同时,削减有机废气排放1.5亿立方米,减少废渣排放2.4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00万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使这里初步形成了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发展格局。
开局之年谋新篇
在开发区管委会决策层眼里,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和机遇。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石化开发区如何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为“十二五”谋篇布局,成为他们当下的重中之重。
为进一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管委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将继续秉承“外向型、高起点”和“持续、快速、安全、健康”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高科技石化产业集聚、生产与生态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按照要求,“十二五”期间,园区将以市场和专业化分工为导向,以循环低碳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信息化和技术创新为助推力,核心产业滚动发展,通过上下游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互供,实现多种类型化工产业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环境友好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和精细化学品深加工产业为核心的园区特色,吸引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能力的著名石化生产企业前来投资。
为把这里建设成在世界石化产业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十二五”期间,园区要精密部署,推动园区产业化发展,重点抓好四大战略。
一是产业集群战略。园区将积极参与产业集群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实现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减少中间环节,综合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开拓市场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地缘区位优势,把周边国家作为园区未来石化产品出口的主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园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三是创新人才战略。大力提高园区产业技术含量,在消化、吸收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园区自身研发能力。引进和培养一批石化技术领军人才、产业化的高端经营人才以及熟悉园区商业运作机制的高端人才。
四是产业信息战略。致力于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实施先进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模式和系统、物料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市场资源,推广园区产品,扩大园区影响力,为园区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园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