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这几天,杭州有两所高中之间,正在磋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七中学,要举行一场中断了100年的足球赛。这场比赛和诗人徐志摩14岁读杭高时写下的一篇日记有关。
今年,正好是诗人徐志摩在杭州高级中学读书的100周年纪念,杭高鲁迅文学社的学生把“徐学长”1911年2月18日-1911年7月17日在校读书时的日记汇编成《徐志摩府中日记》,分发给同学们。
其中有一篇记载,当年徐志摩和同学们原本与当时的浙江安定学堂、今日的杭州第七中学,有一场足球赛,但比赛中间双方“吵架儿”,不欢而散。
杭高鲁迅文学社指导老师高利发现了这篇日记之后,赶紧和杭七中文学社的老师联系,杭高和杭七中都是百年老校,能否把这100年前的中止的比赛重新举办一次。至于发起比赛的理由,用杭高同学自己的话说——有声有色有天下,不放不狂不少年。
一场百年前不欢而散的球赛
1911年,徐志摩经沈钧儒介绍到杭州府中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读书,从此开始了杭州求学。“我们学生跑到海宁,找到了曾经编撰出版《徐志摩未刊日记(外四种)》的虞坤林,拿到了其中徐志摩在杭高求学时的日记部分,包括手写稿图片。”
杭高鲁迅文学社指导老师高利介绍,徐志摩在日记中经常提到踢足球,以下这篇日记是师生在整理徐志摩府中日记时看到的。
阴历五月十五日(阳历6月11日)
晨五句钟即起,往操场整理。及七句钟后,忽安定来言,在陆军小学操场比赛。众结束停当,即行出发,则至安定先在,一切龙门等物皆安定为之措置。八句钟两校各振雄威,力决胜负……至第一次复赛,周麟振与彼始则口角,继将用武,此个人之交涉,自应在场者相为排解。讵安定局外之人群有汹汹之势,于是我校人众亦不复相让,几以赛球场为争斗场。嗣经各校学生立为劝止,而吾校学生感愤彼无礼,遂行中止。
杭高鲁迅文学社的李斯言同学用白话文概括了这篇日记的大意:
早晨五点钟就起床了,前往操场做准备。到七点钟以后,突然接到安定中学(现杭七中)传来的消息,相约在陆军小学(已不存在)操场进行足球比赛。大家换好球衣做好准备后,就立刻出发了。
到赛场时发现安定队已经先到了,所有球门、边线安定队已经画好了。八点钟两校球队各振雄威,立决胜负。四顾操场很宽阔,很难组织进攻……到了第一次复赛,我队球员周麟振与安定队一球员发生口角,接着两人就要动手动脚,这属于他们个人之间的纠纷,在场的人自然应当互相劝解息事宁人。然而安定队的场外人士也有气势汹汹的介入之势,我们学校学生也不让步,球场差点成了争斗场。经过各兄弟学校的劝止,我们学校同学觉得对方无礼,中止了比赛。
希望绿城国脚来开球
在现在杭高的同学们看来,球场吵架,徐志摩当时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其实不能全怪对方,双方都有责任。
杭高团委老师李王萍说,双方团委的老师已经接洽过了,四月里要择日打一场友谊赛,100年过去了,大家重新赛场相聚,胜利不是目的,踢出友谊是王道。
杭七中团委老师周燕说,此事已经在两校间探讨多年,双方文学社就说了五年。这次趁百年终于要成真了。
双方团委老师都表示球队由学校男生自由报名,学生甚至希望绿城国脚来给他们开友谊球。
100年前,14岁孩子在做什么?
杭高学生都说,读读100年前14岁的徐志摩的日记,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
“有声有色有天下,不放不狂不少年”——在汇编《徐志摩府中日记》时,杭高的学生在扉页上写了这么两句话。这本册子杭高学生人手一册,昨天是杭高第六届樱花文会,册子还传到了杭州其他中学文学社的学生手里。
当年徐志摩是14岁,家境富裕。
从课程表上可以看出来,学校4点钟结束上课。
依据日记的记载,徐志摩的课余活动是:下围棋,踢踺子,看小说,游西湖,进出茶园,与同学论剧说文,还喜欢听侠客、鬼怪故事(“膳后与钱君谈鬼,颇觉毛竖”)。
在班级里,他还是组织足球队的活跃分子。(4月20日:“今日一年级中亦拟招股,组织一球会,以余与徐元琳、徐钟琳、张士章诸君为发起人……”)
那时14岁的孩子,对社会时事相当关注。
如是年4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壮烈牺牲。徐志摩在日记中写:“不禁为我义气之同胞哭,为全国同胞悲痛。”深叹:“革命军羽翼之已成,而中道摧阻。”
5月17日,他写下了《自遣》一诗:……未能报国心空热,许作平民福已多。窃叹我庐真自在,闲栽花木醉高歌。
《府中日记》里还有一份当年的课程表(附图),现在拿来看看,也蛮有意思。
高利老师注:“修身”相当于现在的思想政治课;
“读经”、“讲经”的内容是学习四书五经;
“官话”相当于学当时的“普通话”、“官方语言”;
“博物”相当于自然科学;
“普操”相当于体育课、“兵操”类似于现在学生的军训内容,在清末,学校开体育课是很时髦的。
为什么我们要在
月考前一天纪念徐学长
今天,杭高月考。昨天的纪念会,文学社的孩子们玩得很疯。为什么选择在月考前一天纪念徐学长?不会担心月考考砸吗?看看文学社李斯言同学自己写的一篇东西。
中考时的我,直奔杭高而来。其中,跟志摩当校友,也是一大愿望。
我是从天津转学过来的,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杭州人”。刚来杭州那年,拜访我们满族人的海宁精英查家故居(金庸的家),便去査家的姨表亲戚家——徐志摩家: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儒雅少年,中分发型,西装革履,中文洋文,古体诗英文诗……还有他老师梁启超先生那篇让人喷血的《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
在徐宅,我知道了志摩曾在杭州读中学,府中,正是现在的杭高。在杭高念书时,志摩在十四岁至十九岁之间,严于律己,虽为富家子弟却注意节俭,胸存大志,关心国事。除了读书,课余时间,他下围棋,踢踺子,看小说,游西湖,进出茶园,与同学论剧说文,而且,他还是足球队的活跃分子。
这就是志摩,杭高的志摩,才高,情亦高,一个性情中人跃然纸上:不但读书,而且忧国;不但苦学,而且踢球;不但踢球,而且斗气(详见5月15日府中日记)。
我们目前应试的压力非常大,但志摩的意义依然巨大。一提起少年,我的耳边便会响起“少年强则国强…”的声音。温总理不也说了吗,“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有声有色有天下,不放不狂不少年。所以杭高,鲁迅文学社,我们,才会在月考的前一天,在樱花如海的日子里,纪念志摩这位百年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