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当前我省市场供应总体充裕,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平稳运行态势。但是,引发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尚未消除,今年上半年我省物价上行的压力将继续存在,其中个别月份的涨幅可能还会比较高。”
昨天,副省长陈敏尔代表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我省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情况: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和翘尾因素影响的减弱,预计下半年物价会有所回落,但全年实现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调控目标的难度仍然比较大。
食品类价格
是推动物价上涨首要因素
日前,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同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经过专题调研,在本次常委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强物价调控监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情况的调研报告”。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宋建勋说,这也是省人大常委会今年第一次对物价调控和群众生活保障情况进行监督。
调研报告指出,“食品类价格是推动去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首要因素,2010年食品类价格上涨7.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约2.2个百分点。部分食品价格涨幅超过两位数,如粮食、鲜菜、食糖价格分别上涨14.3%、17.4%和28.3%。”
“需要指出的是,房价虽然未纳入CPI指数统计,但对价格总水平及居民通胀预期影响很大。”调研报告指出,“2010年我省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1%,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3%,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5%的更低收入家庭
收不抵支
调查报告指出,“以食品类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加重了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
2010年,10%低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9%,比平均水平高12.6个百分点。不断走高的物价水平,特别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使低收入家庭食品开支大幅增加,严重影响基本生活。2010年因食品价格上涨,10%的低收入家庭购买食品人均多支出258元,而其中5%的更低收入家庭收不抵支,人均消费支出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351元。
对此,陈敏尔表示,省政府将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各地落实联动机制情况的督查,确保价格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给城乡低保对象和其他生活困难群众。
农产品中间环节层层加价
省人大专委调查发现,去年以来,我省化肥、农膜、种子种苗等价格涨幅近20%,柴油费涨幅超过10%,生产成本提高已成为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需经过中间供应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层层加价,一般每个流通环节加价5%—10%。因此,调研报告提醒:“必须扶持生产,搞活流通,加强储备,确保农产品价格稳定。”
陈敏尔表示,省政府将继续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粮食、蔬菜的生产管理,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基地建设,确保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稳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对接”,推行农产品直供直销,降低流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