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农业企业
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促进我市生态优势转化为优势生态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就我市而言,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王旭海委员在代表民革市委会发言时,对我市农业企业的发展进行了一次“把脉开方”。
王旭海说,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农业企业现在的典型症状是“弱”与“小”,诊断为“营养不良症”。症状一:总体规模偏小,龙企带动能力弱。症状二:产业缺乏支撑,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症状三:资金瓶颈阻碍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普遍“吃不饱”。症状四:“重工轻农”依然存在,政府对农企扶持有限。
为此,王旭海开出了“药方”。一,“补氛围”,即创新发展理念,营造重农氛围。建议通过政府完善扶农政策、加大重农宣传力度等举措,营造全社会的“重农”氛围。在落实优惠政策时要着重解决好农业企业的“用地难”问题。二,“补资金”,即加大财政支持,畅通融资渠道。应继续采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国债资金和财政补给等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的支持。同时,政府的注意力应放在建立诚信机构、加强监管的关键点上,积极协调龙头企业与金融系统关系。三,“补动力”,即推进科技创新,补给发展动力。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资,培育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展广泛合作,研究和开发精品,精品精制,精装上市,实现产品商标化、品牌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科技培训和推广体系建设,稳定现有农技推广队伍,扶持集体、民办等科技服务组织,实行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