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5日讯
每个月配一次药,是不少慢性病老年人的“必修课”,吃不消去挤大医院,拿着医生的处方,在社区定期配药,药费报销比大医院多。家住翠苑的林大伯,常年吃药控制血压,降压药已经吃了五六年。虽然有退休医保,但每年的药费算下来也要近3千元钱。自从去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以后,林大伯发现,药费自负的比例又下降了,每个月的药费能省几十块钱,一年下来,省了六七百元钱。
现在,社区不仅成了他的首选看病地点,还带动了家人亲戚,普通的毛病都在社区解决。
慢性病人每年新增1000万
看病总体支出持续上升
在卫生部公布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中,中国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明显增加,尤其是慢性疾病持续上升,疾病负担日益加重。
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20.0%。以此推算,全国有医生明确诊断的慢性病病例数达到2.6亿。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近1000万例。其中,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病例数增加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的病例数增加了近1倍。
慢性病不但患者数量大,而且对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凸现。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表明,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已由1991年的70%上升到2000年的近81%,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高达约85%和80%。世界卫生组织也极力提倡预防慢性病,以减轻日益加重的国民医疗负担。
我国的十大慢性疾病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炎、哮喘、痛风、骨质疏松、关节炎、肥胖症。
记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调查,这十大慢性病中,除了慢性肾病、肝炎最好去专科医院治疗外,其余都可以在社区实现长期用药治疗。
新医改推广基本药物制度
大多慢性病可在社区治疗
老年人通常说的“三高”,是社区医生“最拿手”的诊疗疾病,免费量血压、定期调整药量,随时给老人建议,社区医生把社区患者管理起来,不仅可以稳定病情,对老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3月25日,随着长兴县等最后一批4个县(市、区)正式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我省所有90个县(市、区)的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165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538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部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这标志着我省的基本药物制度已初步建立,并提前一年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全省全覆盖。
自去年2月25日以来,我省所有90个县(市、区)分批启动了以统一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统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统一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组织结算、统一基本医疗保险优惠政策的“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药物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就是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从而改变“以药养医”机制。也就是说,去社区医院配药,配的是国家推广的基本药物,社区医院不加利润,患者付钱后,医保报销的比例也比去大医院高。
据统计,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一年以来,我省药品费用出现了两个“显著下降”,累计为群众减少药品支出费用18.09亿元。截至今年2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药品价格显著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价格平均降幅33%,门急诊均次药费51.6元,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下降了29.65%。每人次住院费用显著下降,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下降了9.29%。让群众直接感受到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