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8日讯 普陀区朱家尖街道依托各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有近万名渔农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吃上了“旅游饭”。
白山52名村民家门口做兼职工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阿拉渔农民也要享受生活。 ”朱家尖莲兴社区白山经济合作社的汪志素日前正准备新造一幢三层的小别墅,今年45岁的她显得分外知足。
10年前的汪志素一家,所有的生活来源都靠丈夫出海捕鱼。然而,一次意外导致丈夫髋骨受伤,治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债,病愈后的丈夫行动不便,在家一休息就是8年。 2008年朱家尖白山开发后,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汪志素丈夫也被一家围垦公司聘为仓库保管员。《印象普陀》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进驻”,更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经过考试后,汪志素等白山的52名村民成了普陀印象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员。“这其实相当于阿拉的兼职,道具、服装管理、保洁等人员一般下午5点上班,晚上9点就可以下班,时间虽不长,但一年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呢。 ”汪志素笑着说,随着《印象普陀》人气的越来越旺,白山的家庭宾馆、渔农家乐肯定也能兴旺,届时日子肯定还要更红火。
南沙居民投资旅游再掀热潮
“这次又投入了100万元在原址新造了这幢小别墅,通过软硬件设施的改善,相信整个渔家乐的档次会得到明显提升。 ”朱家尖南沙社区寺岙经济合作社南沙路73号幽静宾馆的老板林燕笑着说。
随着朱家尖旅游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快,家庭宾馆等服务业成为当地村民的投资热点,南沙景区周边农民纷纷斥资翻新或新建渔家客栈。林燕说:“新造的房子有15个房间,将按照星级宾馆的标准进行装修。在软件方面,政府部门还组织我们统一培训礼仪接待、客房规范、餐饮服务等,我们现在做得不比星级宾馆差。 ”
南沙景区周边的渔家乐有33家。“现在每年能有数十万元的营业收入,这次投资也许5年就能收回呢。 ”林燕感慨地说,随着朱家尖整岛旅游开发的推进,渔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工艺品摊位里的“艺术家”
见到王海娜时,她正聚精会神地用毛笔蘸上各色颜料为小沙雕作品上色,在她的手中,情侣沙雕“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螃蟹等“露”出了张牙舞爪的造型……原本是家庭主妇的王海娜,在经营南沙景区工艺品摊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自从南沙景区开发后,我就从家里走出来开起了这个工艺品摊位。 ”王海娜笑着说,客人多的时候,她招呼着客人,还为游客介绍当地的特产和美味的海鲜美食等。客人相对较少的时候,她就绣绣十字绣,绘制沙雕作品。 “目前,我们南沙景区工艺品摊位、油炸烧烤摊位等有40余摊,基本上每个摊位每年都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王海娜说,在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工艺品摊位的经营业主还学会了制作小沙雕:将沙子用胶水搅拌并经过一系列工序后,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模板,压制出了一个个造型,然后用颜料上色,镶上镜框,一个精致而漂亮的小沙雕作品就成形了。“这种每个10元的小沙雕,有时候一天能卖出好几十个呢。 ”
渔家乐客栈网上创出名气
走进朱家尖乌石塘“东海渔嫂”渔家乐客栈,极具海洋特色的贝壳灯、渔民画,干净整洁又别具海洋风情的庭院,每一间客房都有着鲜明的海洋特色主题。“我们现在接待的客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通过互联网‘网’来的。 ”该渔家乐老板娘张永飞笑着说。
作为乌石塘第一批渔家乐的经营业主,去年她投入10余万元,对庭院、客房等进行了改造、装潢。客房里印有渔民画的床幔、靠枕,渔民画装饰,客房窗口放眼望去的乌石、渔船……这一切都成了张永飞揽客的“杀手锏”。
张永飞花了近万元资金,不仅注册了属于自己客栈的网页,而且在网上各论坛发帖进行推广,从而吸引了大批游客。“现在我们客栈在网上的知名度较高,网页上设有旅馆简介、客房服务、掌柜菜谱以及网上预定等栏目,在线留言已有好几十条呢。 ”“随着网上知名度越来越响,现在有80%以上的客人都是回头客,一年营业额能有数十万元呢。 ”张永飞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