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5日讯
王店镇建林村有一个占地360亩的蔬菜园,老板陈建民最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拿出园区最好的设施大棚,试着用物联网种蔬菜。昨天是物联网设施安装完工的日子,作为聚宝湾生态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董事长,陈建民充满了期待:“这片物联网‘试验田’,未来实现的是用鼠标来种庄稼。”
浇水施肥不再凭经验
“物联网技术用在农业种植,目前在浙江省内还是罕见的。”秀洲区农经局农机站的郑颖说,“在蔬菜种植方面全面综合地运用物联网,也是嘉兴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率先尝试。”
“物联网”是个新名词,它到底是啥概念?只有亲眼看看大棚和计算机房,才能感到它的神奇。
“挂在大棚柱子上书本大小的铁盒,是物联网最关键的‘神经’。”园区专门负责物联网技术的莫云非说,“湿度、温度、光照以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等信息都会通过‘神经’感应传给机房,经过计算机数据库里设定数值的比对,地里的庄稼是‘渴’是‘饿’还是‘热’了……坐在机房里的人都能迅速掌握。”
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温度、湿度、生物农药用量都是根据人工经验判断的。而物联网种菜,客观的参数成了指挥浇水施肥的工作标准。莫云非说,通过这些信号,地里自动喷淋和“空调”设备可以立刻开始工作。植物们“吃饱喝足”后,物联网又会发出“停止”的信号。
人工成本缩减不少
聚宝湾的这片“试验田”占地5亩,仅物联网设备就花去了10多万元。投入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算笔账就会很清楚了:按照正常的工作效率,5亩地最少需要3个人管理,而通过物联网,聚宝湾360亩地只需要10个人,就能轻松地完成蔬菜的日常养护。
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施肥、打药消耗人力是最多的。现在通过物联网指挥的喷灌系统,无论再大的种植面积,只要点点鼠标,这些工作就能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郑颖说:“物联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远程控制,即便是在千里之外,只要能上网,就能种菜。”
公信力有了数字依据
德国麦德龙集团的独资子公司麦咨达是一家为世界大型超市、商场提供货源的平台,它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高标准、严要求,被国内的农业生产者称为“最高标准”。
昨天带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几十位代表,来聚宝湾考察生产基地的麦咨达市场经理赵海涛表示:“物联网也是新兴技术在传统农业方面的一个商机。”
“这个项目投入不菲,虽然不能直接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但对品质监管却能有效提升。”赵海涛说,安全健康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物联网随时随地地监控,能让试验田的产品更具公信力。
物联网运用在农业生产上,涉及培育、种植、质检、运输等环节。运到超市出售的蔬菜,只要把条形码在读写器上一扫描,消费者就能看出蔬菜所有环节的信息。
物联网缓解用工荒
聚宝湾的这个物联网大棚,准备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苦瓜。作为浙江大学和秀洲区农机站联合开发的项目,很多指标设定都是根据“嘉兴特色”而设置的。
“每块地的种植品种、土壤、水肥都是不同的,这样设置也更符合实情。”郑颖说,“目前浙大正在研究物联网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含量及蔬菜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开发,等研发完成后,物联网会‘聪明’到只看叶面就知道氮磷钾元素缺不缺。”
对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带来的好处,聚宝湾和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认为,物联网让机械化管理庄稼成为可能,对嘉兴农业生产的用工荒,也起到了缓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