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8日讯
在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当下,长兴县谋创业的各类群体却能找到各自的“保姆”。像80后的胡杰,去年回乡计划办一个网络科技服务部,却又“两眼一抹黑”,是团县委发起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刚开始差点坚持不下去,是‘创业套餐’让我吃饱了第一顿饭。”日前,胡杰对记者说。
据团县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开始创建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刚起步的小企业已有13家,尽管规模都不大,目前都在正常运作,发展势头不错。据悉,截至目前,该县青年创业者近万人。“在北京随处可见500强企业,房租也贵,在得知长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识很强,一般中型以上企业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胡杰说。入驻长兴青年创业基地后,从企业项目审批跑部门、协调关系,到对创业企业至关重要的创业基金、担保贷款申请,再到业务的扩展,胡杰享受到了“全程保姆式”服务。现在,胡杰的业务快速拓展,“我们刚上了个新项目,需要资金投入,正打算用青年创业信用证再贷10万元。”他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在长兴,不只回乡的大学生,包括失业职工、失地农民、家庭妇女,只要想创业并有可行的思路,都会享受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创业套餐”。近年来,该县倡导“人人创家业、户户达小康”,有关部门出台完善21条政策组成的“创业套餐”,又先后开展了“十万职工创业致富活动”、“青年创业‘百千结对’暨万名团员青年创业致富大行动”、“百千万工程”,全民分享“创业套餐”。
周春华现在是长兴小有名气的“创业明星”,她和丈夫开办的五峰灯具厂从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现在两个厂,员工50余人,年销售约300万元。而12年前,他俩下岗失业。 2001年,他们利用家里的住房,翻修原来的猪圈、稻谷仓库及别人的旧宅基地,办起了灯具厂,当时职工也就两三人。谁知,他们日夜兼程做出的第一批产品,当时的市场价比他们核算的成本还低每只0.1元,结果第一笔生意就以亏损告终。
眼看着企业揭不开锅,周春华夫妇陷入“一钿难煞英雄汉”的境地。这时,是县里的扶持政策帮了他们一把。 30万元的优惠贷款让这家初创企业得以继续。近几年,周春华从产品的线路设计上入手,以科学、经济的产品应对市场竞争,开发有销路的新产品。几年下来,陆续开发出从家用到工矿企业用的系列节能灯,企业发展也越来越顺。“我们始终忘不了当初的30万元‘救命钱’。”周春华说。
如今,在长兴县,从家庭工业、网络公司到生产高精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全民创业创新以其无限可能的形式存在。据县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家庭工业集聚点47个,近2万家庭工业户创立家庭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