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明州水利设施发掘现场
古墓中发现的青白瓷盖罐
浙江在线4月18日讯 昨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经过4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始建于宋代的长春塘在南塘河畔甬水桥附近露出真容,重见天日。这是宁波市内通过考古手段发现的第一个古明州水利工程,将作为南塘河历史街区的重要文物遗址而得到原址保护。
长春塘是什么样的水利设施
露出真容的长春塘遗址就位于南塘河畔,离河道4米左右、距甬水桥北约20米的位置。
在泥泞的考古工地,这个考古项目的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军告诉记者,古明州“三江六塘河”之一的南塘河从鄞州它山堰经过古时宁波城南门“长春门”的“水门”(古城“甬水门”,是舟楫入城的通道)进入城内,最终注入月湖,“它和西塘河一起,是过去宁波城内最重要的淡水来源。”
由于南塘河过去与奉化江相通,而且地处江南的宁波雨量十分丰沛,“因此筑塘坝以驭水是宁波地区自古以来常见的水利工程。”王力军说,距离古时宁波城南门约1公里的长春塘,其作用就是为了防洪分流以保护农田,“根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长春塘长144公尺,阔8公尺,当甬江之冲为南门外民田之外卫,旧为土塘,明万历四十六年令沈犹龙改筑石塘。”
明代的石“壳”宋代的土“芯”
考古发现也证实了民国《鄞县通志》关于长春塘建筑年代的记载。现场可以看到,重见天日的长春塘内部结构宛如一个肉夹馍:中间的芯是始建于宋代的土塘,外面一圈则是用条石砌得很严整的明代石塘。
长春塘遗址主要由塘体、木桩及古河道等部分组成。长春塘近东西走向,已发掘的塘体部分长约17米,宽约11米,南侧略微弧出。塘体以夯土砌筑,表面以石条封包,现存8层长方形石条错缝垒砌,各层之间以白石灰浆勾缝黏合。石条外侧面加工规整,每层石条铺面都采用“丁”字形横竖铺设。考古人员在石塘塘体上方的堆积层里发现了不少明代的青花瓷碎片,由此断定石塘的修筑年代应该不晚于明代。
而石塘中间高高突起的泥土部分,则被专家断定为是宋代的土塘遗址。据王力军介绍,这些分层的黄土,显然是从山上运来的黏土,而不是河中淤泥,因此它是一处人工夯制的土塘;而且,这些夯土层每层约25厘米,夯层间以碎瓦砾夹隔,“这种夯制方式与宋代的国家建筑规范《营造法式》中所述的‘筑法之制’完全一样”。另外,考古人员在这些夯土层中还发现了宋代的越窑瓷片以及北宋政和通宝铜钱等未晚于宋代的遗物,“这说明长春塘土塘的始筑年代应不晚于宋代!”王力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