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市三医院肛肠科举办了一次“肛肠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杨关根透露,通过调查发现,便秘患者有家族史,一家人集体便秘,除了与相同饮食习惯有关外,更可能是遗传基因作祟,有些婴儿呱呱落地就有排便困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姐妹从幼儿园开始集体便秘
很多疾病的发病与基因有关,但说到便秘也可能通过基因“牵连”家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诧异。不过,市三医院肛肠科通过调查发现,这个可能性很高。
医院肛肠科做了个调查,调查对象是66例结肠慢转运型便秘患者,以及他们的一级亲属(父母、同胞、子女)和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侄子、外甥),发现有家族史的病人为31例,经医学统计学处理,一级亲属遗传率约23.68%。
“接受调查的便秘患者年龄在19-78岁,男性29人,女性37人,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事实上,门诊中表现出家族史症状的便秘患者很多。肛肠科医生刘智勇说,他曾接诊过三个便秘病人,是来自山西的三姐妹,分别为22岁、27岁、29岁,因为便秘严重,三姐妹陆续住进病房,她们说,自己都是从幼儿园开始出现排便困难,到现在常常要一到两周才如厕一次,非常痛苦。刘智勇在询问家族情况时发现,三姐妹的母亲也是便秘患者。
杨主任说,有家族性便秘问题的患者,一般家里有两人以上得这个病,而且发病年龄比没有家族史的患者低。
“有些婴幼儿有排便困难但又找不出原因,很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市三医院便秘专家组又用流行病学方法计算发现,病人家族中愈多成员便秘,其他成员的患病风险就愈高。如果父亲患有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子女患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的16.6倍,母亲患病,子女患病危险性达12.1倍。若家中已有一人患慢传输型便秘,家庭其他成员患病风险为2倍;若家中已有2人便秘,下一人患病的风险就提高至4倍。此外,有便秘家族史的家庭中,50%是父母与子女共同患病,10%是同胞共患,40%是与其他亲属共患。
家族性便秘患者多做推腹运动
一般来说,非家族性便秘患者一般都知道自己便秘的原因,例如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当、压力太大等。如果一家人经常一同用膳,饮食经常多肉少菜,就有可能出现集体便秘。对于这种情况,通过调节饮食、生活规律,便秘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对于家族性便秘患者来说,要解决出口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杨主任建议,除了饮食生活调节之外,还可以经常在睡前做做腹部按摩进行物理治疗——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掌根部按摩腹部,按照右上腹-左上腹-右上腹方向边揉边推,但要注意手法不要过重,每次持续10分钟,每天做2~3次,以促进肠蠕动。
对于经肛门直肠测压确定为盆底肌协调运动功能失调的患者,可以尝试生物反馈治疗。
如果各种保守疗法都不见效,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结肠次全切除加盲直肠吻合术。
“一些便秘症状严重的患者往往长期服用泻药,但刺激性的泻药只能达到暂时排便的效果,而且还会破坏肠道内环境,产生损伤。局部用药如开塞露或是灌肠,都只是一种临时性措施,千万不能长期应用。”(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