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管系统
杭州湾大桥生态农庄
楼宇视频监控系统
浙江在线4月19日讯 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宁波需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再造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
靠什么让这艘“现代化的大船”驶向新的彼岸?
去年初,宁波首次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引起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去年5月,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嘉宾汇聚宁波,参加上海世博会首场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论坛。此次论坛,让宁波加快形成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共识。
2010年9月20日,宁波市委作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决策。宁波,成为国内首个系统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
让发展更科学,让生活更美好。建设智慧城市,既是宁波争创新一轮发展优势的重大战略,也是事关民生改善的一项实事工程。
以“智慧”为杠杆,谋划新发展。面向“十二五”,宁波以开放前瞻的战略视野,把握世界科技的最新趋势,又一次抢占了发展制高点。
目标:10年打造“智慧之城”
通过10年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应用水平领先、智慧产业集群发展、智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具有国际港口城市特色的智慧城市。
其中,到2015年,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智慧城市应用商业模式创建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能力。
六大产业基地:让产业智慧起来
从狭义来看,智慧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
从广义来看,还包括一般装备和产品制造业升级换代形成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升级改造形成的智慧服务业,一般农业转换形成的智慧农业等。
就宁波实际而言,建设智慧城市将重点培育六大智慧产业基地。
网络数据基地。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大力推动云计算中心建设。
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推进智慧城市十大智慧应用系统软件研发与推广应用。规划建设宁波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各类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基地、创新基地,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软件企业。
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重点提升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电表、数控设备等智慧装备产品的设计制造企业。依托宁波杭州湾新区、宁波保税区等重点功能区域,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等新兴制造产业集群。
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发展。
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依托余姚滨海、宁波杭州湾和宁海浙东十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以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都市农业园区,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智慧企业总部基地。鼓励实力较强、管理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纺织服装、文具模具等总部企业,加快智慧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
十大应用体系:抢占发展制高点
宁波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突出三大主题,即经济转型升级、和谐社会建设和政府公共管理。具体来说,将构建十大应用体系。
智慧物流体系。围绕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快宁波港智慧港口建设,大力推广射频识别、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物流产业基地和物流监管部门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第四方物流市场、电子口岸等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口岸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等现代物流服务系统建设。
智慧制造体系。在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重点制造行业,推广适用的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制造系统。围绕家电、机电、仪器仪表等传统产品升级,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智慧贸易体系。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建设国际国内贸易的服务网络和信息平台。以宁波国际贸易示范区为龙头,建设集贸易、物流、金融和口岸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智慧型进出口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综合电子商务企业和国家级行业电子商务网站。
智慧能源应用体系。运用各种智慧技术、先进设备和新工艺,强化能源利用管理,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智慧电能建设,加快智慧技术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用电服务等环节的广泛应用。
智慧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面向市民的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大力推进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进81890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建设。
智慧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安监控、灾难预警、应急处置等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关键业务系统,重点推进综合交通服务和管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数字公路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建设。
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网络体系,重点建设医疗急救系统、远程挂号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等智慧医疗系统。
智慧安居服务体系。研究制定智慧社区安居标准规范,加快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智慧社区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放心的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
智慧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促进数字电视、电子娱乐、数字图书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