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主任郑杭海指着村子远处说,村后面风景很美,可以搞观光旅游。
浙江在线4月19日讯 本报发起“圆梦革命老区”行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区人民,老区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老区发展相对还比较缓慢,改变老区面貌仍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在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本报发起“圆梦革命老区”行动,期望在展现老区新貌、感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同时,帮助老区人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的老家在老区,或者您到过老区,发现老区在某一方面需要帮助,可以来电告诉我们,我们将通过报道给老区找到爱心使者;如果您是一位爱心人士,或者是一家爱心企业的领导,想帮助革命老区人民做些事,也请来电告诉我们,我们将在您或您的单位和老区之间建起一座爱心之桥。
线索征集及帮扶热线:87685105 13777079595。
云洲村、爱中村、朱敏村、惠民村……
在鄞州区横街镇,有四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小村庄,有数十处和革命烈士有关的红色遗址。
前天,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走进了这片红色的土地,走进了以烈士郑惠民名字命名的惠民村。在村里,目睹了60多年来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也感受到了老区人民对烈士的崇敬,对党的深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民自筹资金修起了烈士纪念亭
林修叶茂,山花遍野。沿着盘旋的山路,记者来到了惠民村,在村口,迎接大家的是一个亭子——郑惠民烈士纪念亭。
惠民村有500多户人家,1300多口人,安静地卧在海拔300多米的山岙里。村子原名了舍村,上世纪50年代末,为纪念出生于村中的烈士郑惠民而更名。
从郑惠民烈士纪念亭中的简介可以看出,郑惠民出生于这个村子,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陆埠区东山乡乡长,在敌后抗日救国,抗战胜利以后,又受命担任与苏北和上海的党组织往来交通员之职,不幸于1947年被捕,敌人对他严刑逼供,企图从他口中获得党的机密。郑惠民大义凛然,于当年9月1日在慈城英勇就义,时年27岁。
2001年,惠民村村民筹资,修建了“惠民亭”,这个六角形的木质亭子守望着惠民村,与山下以陈爱中、朱敏、吕云洲三位烈士名字命名的其他村庄遥遥相望。
“村民们都以村庄里出过郑惠民烈士而自豪,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在十年前还是自发捐款修建了这个纪念亭。现在,它是我们村里的标志性建筑。”惠民村党支部书记郑卫才说。
由于是革命老区,60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着惠民村。
“前几年,村里修建办公楼、小菜场和20多座公厕,政府出了资。老年活动室里的电视机是结对单位送来的……”郑卫才如数家珍地说着党和政府对村里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