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3日讯 杭州上城区上羊市街社区的周仙英老人,最近到社区申请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工作人员录入周老太的年龄、身体状况、子女情况、服务需求等信息后,电脑评估软件评估分出来了:22分。这意味着,从申请后一个月开始,老人每月可享受22个小时的免费服务,买菜做饭、疾病护理、陪聊读报等50项服务菜单任意挑选,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如今,上城区7.4万名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享受到不同程度的居家养老服务。
将标准化引入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是上城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区的创新实践之一。该区制定了居家养老服务、危旧房屋改善、校园安全管理等32项标准,67%涉及公共服务。其中上升为国家标准的一项、省市级地方标准的26项。
“标准化为政府行政注入了规范化、效能化的因子。”上城区委书记陈红英说,“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突破要素和体制机制的制约,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矛盾,让群众能少费心、少跑腿,以低成本享受高品质的服务。”
标准化,意味着公平透明,辅之以信息化,带来高效、便捷。上城区推出“在线互动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当事人只要登录该平台点击申请按钮,电脑审批流程即会自动在各个部门间流转、转递,整个审批过程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甚至最后的批件都可以送上门,当事人从头至尾连家门都不用出。经测算,每件事项办结的平均时间比传统模式缩短了三分之二。
低成本,意味着低门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公共产品。针对外来人口居住难,望江街道利用企业空闲厂房,盖起了外来工公寓,租金远低于市场价。针对不少新就业群体无法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上城区在有关补贴范围的条款前加了“灵活就业”4个字,让全区5000多名居家就业者系上了一道社会“安全带”。近江西苑社区“80后”淘宝店家丁亮今年起每月能从街道领到200元社保补贴。
低成本,意味着政府在能给群众带来便利的地方不吝财力。为了解决老城区街头巷尾住户的出行问题,上城区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从大马路边引入到部分社区。莫邪塘社区的住户徐大伯,过去每天坐公交车去汽车南站的女儿家帮忙照看外孙,“现在家门口就能租、还公共自行车,每天骑自行车来回,起码能节省20分钟,还不用等车挤车。”
低成本,更意味着让老百姓尽量少地承担改革的制度成本。在小营街道五柳巷的改建中,居民们发现,与以往不同,政府在鼓励他们外迁的同时,对不愿意搬迁的则帮助进行危旧房改造,使他们在老建筑里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