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阿姨,62岁,一位脑瘫儿的母亲,儿子今年31岁,已经通过了含金量很高的司法考试。
这双手已经62岁了。
它养大了一个脑瘫的儿子,收获着属于自己的荣光。
这既是一双内科医生的手,也是一双每天买菜、做饭的手,在锅碗瓢盆间磨去了青春时鲜嫩的颜色。
62岁妈妈何阿姨
这双手,撑起儿子的一片天
养大一个脑瘫的儿子需要付出多少心血?
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无法计算的问题。
可62岁的何阿姨却说,她养大脑瘫的儿子,和其他的母亲相比,并不觉得辛苦。
何阿姨曾是个工农兵大学生,读书时已经25岁了,毕业时29岁,曾在萧山做过医务工作。等到生孩子的时候,已经31岁了。
何阿姨的儿子是个脑瘫儿。但却靠自学,通过了含金量很高的司法考试,现在是清河坊社区的义务法律顾问。社区里每次遇上什么法律上的疑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孩子在从萧山回杭州的路上因为颠簸早产了,出生的时候只有三斤重。”何阿姨现在还能记得儿子出生时嘹亮的哭声,“没想到刚推进病房不到一个小时,医生说孩子要抢救了!原来是保暖箱缺氧,孩子已经出现了紫绀。”
到了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却依然不会爬不会坐,何阿姨敏锐的医生直觉让她感到不妙。
一周岁的时候,何阿姨将孩子带到上海的大医院做CT检查,诊断结果为额顶部部分神经萎缩,直接影响运动功能,就是俗称的“脑瘫”。不幸中的万幸,孩子主要是平衡能力不好,但脑瓜子挺聪明。
于是从那时起,何阿姨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儿子身上。“主要是读小学、初中的时候,每天都要接送,还好学校都在社区里面。”她一直在强调儿子很懂事,“上职高后,由于搬到了很远的地方,他干脆放弃了上学,选择在家自学。”
靠着自学,争气儿子不但通过了浙大自考的全部课程,还考过了含金量极高的司法考试。
“我儿子真的是很有韧性,司法考试一共考了四次才考过。但最后一次的分数很高。本来360分就能过关,他考了390多分呢!”除了骄傲,何阿姨对儿子的心疼也溢于言表。只有她最清楚,这样的成绩是儿子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学习换来的。
从去年开始,儿子开始考浙大法学研究生,两次落榜后,今年又开始新一轮的备考。“他一直梦想能进大学深造,希望考上研究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将来可以做些法学研究工作。因为毕竟行动有些不便,做律师可能有障碍。”
何阿姨现在生活的重心就是每天买菜、烧饭、照顾儿子。和所有望子成龙的母亲一样,她谈话的重心永远都是儿子的学业。 何阿姨的手略有些粗黑,但在同龄人中还算是保养不错的,椭圆形的指甲很好看。这既是一双内科医生的手,也是一双每天买菜、做饭的手,在锅碗瓢盆间磨去了青春时鲜嫩的颜色。
“我就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绩。”
可是她不知道,她在她31岁的儿子心中,却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