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昨天是周一,开着车上班的大多数人经受着拥堵的折磨。
这其中包括家住滨江、单位在市区的私家车主莫风和王宙,还有开194公交车的司机范敏琪。“堵的时间越来越长,堵的路越来越多,中河高架似乎已经没有早晚高峰了,什么时候上高架,都是繁忙。”
杭州的堵车有愈演愈烈之势,开车成了一件越来越不容易的事。
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1-4月,杭城新车的上牌量却以每月万辆以上的速度激增,杭城,似乎正在朝“堵城”迈进。
家住滨江的纠结:中河高架几乎没有不堵的时候
避开早晚高峰,否则会堵死的。
这一直是莫风开车的座右铭。莫风住在复兴路。他特讨厌堵车,所以尽量避开早晚高峰出门。
“去年,我每天早上7点出门,就能避开早高峰,20分钟能到达体育场路的公司。那个时候,中河高架的早高峰从7点半开始呈现。可今年,我如果还是7点上高架,车辆就会在上高架的引桥上堵住。”莫风只得提早出门,6点40分从家里出发。
这种感觉住在江对岸的王宙一样有体会。
王宙房子买在滨江彩虹城,他在市区开了个小公司,因为工作有弹性,可以避开早晚高峰。可是,最近他发现,就算上午10点出门,高架也堵得一塌糊涂;有时下午3点多进市区,交通还是一派繁忙。
“我那天10点左右出门赴约。哪里知道,刚开过万松岭路就堵上了。本来跟人家约好11点见面,我11点半才到。”王宙郁闷地说,“这样下去,以后只能坐地铁上下班了。”
194路公交司机:滨江城西一个来回开4小时
这几天的堵,让公交司机范敏琪没了脾气。本来2个小时开一个来回的路程,前几天她居然开了4个小时。
范敏琪开的194路公交车,从蒋村公交站出发经文二路、天目山路、曙光路、杨公堤到滨江。按照公司规定,一个来回耗时2小时。可最近,她怎么也达不到这要求,几乎每跑一趟都要超时。
“一路上都很堵,没了早晚高峰的区别,尤其是这几天天气热,景区里9点以后车速就跟乌龟爬一样。”范敏琪说,有一天她晚上9点从滨江回来,开到杨公堤居然还堵着:“真的堵得一点脾气都没了。”
徐师傅跑了多年的出租车,他对杭州交通的感觉就是“越来越堵,不堵不正常。”
徐师傅住在城北,每天早上交班后从城北往城区跑。
“我前两天从拱北带一个客人去汽车南站赶车,6点半左右上的车,按照以往的经验,早高峰一般在7点以后,6点50分左右上高架,只会在文晖路上方堵一堵。可是没想到,车子上了高架后,我们在文晖路上方堵了一次,在庆春路、西湖大道上方各堵了一次,我开了50来分钟才把客人送到汽车南站。”
“根据我的规律,中河高架早高峰的时间已经提前到了6点50分左右,也就是说,现在如果上班族要赶时间,千万不能在7点左右出门了,一定要至少提前10分钟,早点出门,不然会在路上堵得很惨。”
抱怨归抱怨,他也给很多开车人指点几条“明路”,早晚高峰,最好不走天目山路,相比之下还是体育场路和曙光路分流工作做得好,绍兴路和东新路相对也不错,可以选择,此外,一桥、三桥也不比四桥好多少,所以也没有必要特别绕行。
交警:流量超过设计上限一倍,中河高架遭遇七年之痒
昨天傍晚时分,中河高架上南来北往的车流黑压压一片。机动大队的交警胡警官在指挥室里紧盯着监视器,关注高架上的一举一动。“就怕出点小事故,一出事,没有及时处理掉,情况会更加糟糕。车子实在太多了。”
胡警官在机动大队工作快9年了,对于这些年中河高架上的车流变化,他感触很深。
中河高架是2004年10月全面开通的,从去年开始经交警部门测算,高架日最大流量已经超过4000辆/小时,这个数据超过设计最大流量的一倍。
“2007年初,中河-上塘高架的早高峰时段是7点20分到9点,到2009年开始,早高峰时段为6点50分到11点30分,延长了3小时。以高架南往北为例,以前车子排到复兴立交这里算是比较厉害了,可近几年来队伍是越排越远,先是到钱江四桥,然后到了桥中,现在排到桥南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南向北车流尾部甚至排到了江南大道上方。”
高架车流陡增,车速提不上去,早晚高峰因此大大延长。“就拿今天来讲,高架早高峰6点45分就逐渐形成。而结束则没有具体的时间,因为道路始终处于比较繁忙的状态,白天车流北面到大关上口,南面到涌金立交都是比较正常的。”
还不满7岁的中河高架正遭遇七年之痒——几乎终日处于超饱和运转状态。
胡警官认为,造成高架目前繁忙状态,跟高架两侧及两端楼盘的入住率高有很大关系。
“7年前高架刚通的时候,滨江那一带大多是在建的楼盘,住的人还很少。这两年的入住率提升得很明显,特别是2008、2009年,随着一大批楼盘入住率的提高,高架交通格局发生了新变化,车流明显多了起来。“住滨江,到市区工作,高架是他们出行的主要通道。而且,周边路网建设越来越完善,周末及节假日到杭州玩的外地车也越来越多,这也客观上加大了高架的通行压力。”
数据:今年前4月,杭城每月新增汽车过万辆
中河高架不过是杭州拥堵状态的一个典型。
杭州一家机构曾以出租车为样本,对杭州10条主干道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的车速做过一次专项调查。
结果发现,莫干山路(环城西路)的高峰是所有道路中最猛的:早高峰平均车速为13.6公里/小时,晚高峰平均车速为13.0公里/小时。而文一路(德胜路)、文二路(潮王路)和建国路高峰时期平均车速也都低于15公里/小时。此外,庆春路、中河-上塘地面、秋涛路、天目山路(艮山西路)、文三路(文晖路)、中河-上塘高架等主干道的高峰时速同样也不高,多数集中在20公里/小时上下。这样的时速,甚至连电动车都赶不上了。
事实上,杭州繁忙拥堵的路段远远不止这些。
道路越来越忙,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城市道路资源没有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杭州的车辆一直呈陡增的态势。
记者了解到,今年1到4月份,杭城新增机动车上牌量月均增长1万辆以上。其中1月1.3万辆,2月为0.7万(因过年原因略少),3月1.03万辆,4月1.2万辆。截至目前,杭城汽车的保有量已超过了73.4万辆,估计年内将突破80万辆。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4万辆的增长量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每辆车平均长度4米,宽度1.6米,那么4万辆车所要占据的道路长度达到了16千米,占用面积达到了25.6万平方米。这相当于2560间100平方米的房子。
此外,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最近进入杭州旅游的外地车辆也很多。
出路:这些治堵方法,能否缓解拥堵之痛
杭州一直在寻觅治堵良方。
交警部门投入大量警力及措施缓解城市拥堵之症。通过推行单行线、禁左、高架“时空互换”分流、数字勤务室、景区单双号等一系列措施保通畅。同时,杭州将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配合快速公交的建设,杭州的快速公交车道还要再增加78公里。”
此外,从杭州“十二五”规划建议等官方文件可以看出,“路网、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将成为杭州接下来治堵的重要举措。
路网:力争3年建成“二绕三纵五横”的城市快速路网。“二绕”即第一绕城高速公路和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三纵”指中河上塘快速路、秋石快速路、东湖通城快速路;“五横”指留石快速路、德胜快速路、天目—艮山快速路、机场快速路、彩虹快速路。
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主体,“水上巴士”和“免费单车”为补充。到2015年,公交车总数要达到8932辆,比现在多3000余辆;免费单车也要每年新增5000辆。
通行能力:包括打通断头路、挖掘支小路的通行能力,打造慢行交通系统,以及人车冲突——多建人行过街设施等等。
但愿,这些治堵措施能让道路顺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