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叔叔,买一个冰激凌。”“老石,我买一瓶酱油”……一个宁静的午后,记者走进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在路口的小超市,石光武正忙着给几位村民拿他们需要的东西。
石光武是青川县第一户震后搬进永久性新房的农户,是四川省自强模范。
浙江援建
感恩之情记心头
这几天,石光武和村民们经常趁着空闲,到村委会精神家园活动室,学习上网,了解时政信息、生产销售等行情。今年4月10日,枣树村开通了村级网站,这也是广元市第一个村级网站。通过互联网,枣树村正在逐步走出青川、走出四川。
“地震以后,枣树村以及整个青川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永远也忘不了党和政府,还有浙江亲人的恩情。”石光武动情地说。
如今的枣树村,青瓦白墙,小桥流水,清幽静远。“吃饭不忘共产党,喝水不忘宁波兄。”在枣树村一幢民房的墙上,清晰地写着几个大字。“枣树村百姓打心底里感谢宁波援建人员。”石光武告诉记者,过去,村里的小路坑坑洼洼,一有车子经过就尘土飞扬,在宁波援建人员的帮助下,小路拓宽了,道路平坦了。援建指挥部不仅出钱补助老百姓,还作技术指导,与村民们一起出力。2009年6月全村207户受灾农户全部住进了新房。
在援建中,宁波援建指挥部实施了农房配套工程建设,帮助枣树村修筑防洪堤、连户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线、改路,治污、治乱,建沼气池,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宁波援建人员还扶助村民致富,开办农家乐,种植经济作物,目前全村人均拥有茶园1.4亩,户均拥有果园1.5亩,建成了年出栏5万羽土鸡的养殖小区,还在村里举办了多期养殖种植讲座。
如今,全村开起了4家农家乐,13户人家办起了生态养殖场,还发展了近千亩干果基地。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3400元,比地震前增长30%以上。
地震回忆
灾难面前不低头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47岁的枣树村残疾村民石光武成了“名人”。在那场灾难中,枣树村90%的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在村民沮丧的时候,石光武却第一个在村里建起永久性住房。
早年,石光武因为一场事故失去右前臂,而妻子张正芳是聋哑人。这对残疾夫妻凭自己努力开了一间小超市,省吃俭用,辛辛苦苦盖起两层楼,共8间砖瓦房。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付诸东流。
“短短几秒钟,好端端的房子没了,本来生活过得就不宽裕,一下真的什么都没了。”石光武和妻子忍不住哭出来。
但是,悲伤是短暂的。“活着就要生存,作为一家之长,我至少得让家人有个栖息之所,至少得让一家子生活下去。”地震后第二天,石光武就开始张罗着用木板在路旁搭起两间过渡房,并把小超市的生意继续做下去。
2008年7月,枣树村党支部号召村民修建永久性住房,石光武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当时余震不断,村民对石光武重新建房都不理解,房子建起来,万一再被震倒了怎么办?还有一些村民持观望态度,等着政府的帮助。可石光武不这么想,“这么大的灾难,国家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不能给国家添麻烦了,必须自己动起手来。”
在石光武的影响下,枣树村人的观念渐渐发生变化,全村开始大规模建设永久性住房。
2008年国庆前夕,在大家的祝贺声中,石光武一家搬进新房,成为青川县第一户震后搬进永久性新房的农户。
石光武也先后被评为广元市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模范公民、四川省自强模范。
幸福生活
回报社会感谢党
“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在石光武家的大门上,这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也代表了主人的心声。
在党和政府以及浙江援建人员的帮助下,石光武对生活越来越充满希望。2009年2月,他贷款买了辆客货两用面包车,给儿子跑运输用,女儿和儿媳则一同在外务工,自己和妻子在家经营小超市,同时他兼村卫生保洁员。
在宁波援建干部帮助下,家里还种了两亩有机茶,全家各项收入每月有3000多元。去年他还当上了爷爷,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我还想发展一两个产业。”石光武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种植的农产品推广到浙江,让浙江恩人也能尝到青川百姓种的食品。
记者看到,在石光武家的墙上,还贴着一块“党员示范户”的牌子。“地震后,党和国家对我们老百姓特别关心,在浙江的援建下,我们的家比以前更漂亮,我们由衷地感谢党。”石光武告诉记者,地震后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去年10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村子变漂亮了,老百姓富起来了。喝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一名党员,石光武一直想着怎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回报社会。“我也做不了轰轰烈烈的事情,现在我每天负责搞好全组40多户人家的公共卫生,保持这里的优美环境,让大家过得快快乐乐就是我最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