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2010年3月,在路桥中央山公园的建设施工时,当地一位文物爱好者捡拾到一些古陶瓷片并送交路桥区博物馆。
4月6日,省考古专家赶赴现场,确认遗址的存在并提出试掘意见。
7月下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路桥区博物馆的配合下,对灵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40平方米的试掘。勘探与试掘初步表明,遗址原有面积达到10000多平方米,遗址的保存情况尚好。
同年12月至今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路桥区博物馆对灵山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5月6日,多位专家确认路桥灵山遗址为新石器晚期遗址,并将其定义为受到河姆渡后续文化和福建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双重影响,又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性文化类型。遗址的年代距今约5000多年,这样就把台州的历史前推了1500多年。
遗址地层堆积共分七层
去年4月,记者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中央山公园大部分场地都在施工中,泥石淤积。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穿着雨靴,沿着山脚翻找文物残片。
经过一年多的试掘和抢救性挖掘,这一次记者在遗址现场看到,在中央山东南麓的山脚缓坡上,划定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挖掘区:500平方米的发掘现场总共有8个挖了近1.5米深的探方,在这些探方中共清理出灰坑23个、灰沟2条,另外还发现一些建筑性质的柱洞遗迹和陶器、石器、木器。
5月6日下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为在场的其他专家和媒体记者介绍了探方的情况,他表示灵山遗址堆积的厚度约120厘米至135厘米,共分七层,其中第1、2层为近现代层,第3层约为汉至唐宋时期地层,第4层为商周时期地层,第5、6、7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层。
记者看到,第7层位于探方的最底部,较平,可能因为泥沙淤积的关系,土看过去都是灰褐色的,不像5、6层还有发黄的痕迹。同时,记者了解到,靠北边的探方7个地层均有分布,而靠南边的探方第7层之上就是第4层,跨度比较大。
木筒是“冰箱”还是水井?
在清理出的23个灰坑中,有两个灰坑比较特殊,研究人员将其编号为H8和H16。
这两个灰坑的结构是坑中套有整木雕挖、厚薄均匀的木筒,H8木筒的最大直径约80厘米,高约90厘米,边壁厚约2厘米;H16的木筒已经变形,但其筒底铺有一层15厘米的砂层,似乎起到清沥泉水的作用,但由于两个坑的木筒底部均发现有残破的大型绳纹圈足罐,不属于水器,所以H8、H16的功能是水井还是窑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我们先在H8号灰坑中发现木筒,由于木筒贯通无底,相对阴凉的地气有利于食物储存,所以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古人用于贮藏物品的。”蒋乐平说,但是后来他们又发现了H16号灰坑,发现其底部有砂层,这又推翻了窑藏的可能,感觉更像井,所以是何物还没有定论。
以研究旧石器文物为主的徐新民研究员则说,不管是窑藏还是水井,如此大的整段树木制作而成的新石器时代遗迹在全省尚属首例,应该尽早做好脱水脱盐处理,保护起来方便研究。
另外,在H7等灰坑内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炭化稻米遗存,增添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台州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生活的研究资料。
一些陶器图案以前从没见过
灵山遗址的主体内容是新石器时代遗存。记者在路桥文体中心的展示厅里看到,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遗物多为陶器、石器、木器,又以陶器最为丰富。
陶器以夹砂陶、泥质灰陶为多,其次为夹炭陶和泥质褐红陶。“陶器特征在诸层位中的分布比较一致,器形有细高柄的泥质灰陶豆、鼓腹泥灰陶罐、倒靴形(或带纽)釜支子等。”蒋乐平说。
有几件陶器纹饰丰富,如施于豆柄或圈足部位的弦纹、圆戳纹、圆形镂空、复线涡纹,施于釜和圈足罐底腹部的绳纹以及堆纹、重圈纹、圆窝纹等。一种浅腹宽沿泥灰(褐)陶圈足盘的宽沿部位,镂雕一排或多排未穿透的圆孔,数量较多,很有特色。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晔对此很感兴趣,他仔细观察了每一件文物,认为有一些印纹、圆戳纹以前从没见过,很可能是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具有自身特色。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遗址中也出现少量的截面呈T形和方柱形、圆锥形鼎足,但炊器以陶釜为绝对多数,陶鼎数量稀少;同时,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陌生的绳纹圈足罐。这种不寻常的考古学文化现象体现了灵山遗址的区域性文化特色。
台州历史前推1500多年
在浙江,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工作重点一直是杭嘉湖地区和宁绍地区,浙江南部沿海地区的考古工作基本是一个空白,判断灵山遗址的年代及其考古学文化性质,必须与北部地区进行比较。
据介绍,总的来说,灵山遗址出土大量的泥质灰陶器,其年代不早于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但在地缘关系上,与河姆渡文化分布区更为接近,绳纹、夹炭陶、釜支子等因素的流行证明其与河姆渡文化有更多的亲缘关系。
另外,专家们还发现闽江流域的昙石山文化,炊器中以绳纹釜为主,鼎少见,且多见绳纹圈足罐,灵山遗址当与之存在文化上的联系。
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许常丰说,灵山遗址是浙江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最靠南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开启了浙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新篇章,也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文化研究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同时,在灵山遗址中发掘的一些绳纹圈足罐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文化特色,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南向扩张与衰变,为研究闽粤文化向北传播的时空刻度,也为百越文化史前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另外,灵山遗址将台州的历史前推1500多年,提早到5000多年前,丰富了台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了台州历史文化的厚度,将成为台州城市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
灵山遗址未来何去何从
因为中央山公园以及周边道路的修建,灵山遗址的未来何去何从依然是一个谜。
在5月6日的座谈会上,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斌和各位专家均认为,首先应该尽早完成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工作,并以文博单位自身专业力量为基础,调查探寻更多的相关遗址,以期对台州地区的史前文化的分布与源流有更全、更深入的认识。
另外,记者了解到,该地区正在修建一条公路,一旦修建完成,将会使灵山遗址一分为二,对其中的地层造成致命的破坏。所以是否能够延缓并改建公路,成了目前最大的难题。
市文物处处长任志强则表示,灵山遗址的发现是台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一个城市的近中心区域发现如此重要的遗址,殊为难得,如果能在遗址上建一个小型博物馆,不仅能最好地保护遗址,还能提高中央山公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