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6日讯
昨天早上六点多,住在萧山渔家池附近的村民张明(化名)被一阵喧哗声吵醒,“快快快,这里有一条”“那里,那里,也有一条”……
张明(化名)睡眼惺忪,出门一看,河道边有很多抓鱼人,收获的大多是鲢鳙、鳊鱼。他赶紧剪了几段铁丝,扎在细竹竿上,做了一个简单的鱼枪,鱼枪一头系根绳子。“对准鱼身,一枪下去,刺中后收回绳子就行。”
从早上6点左右到7点,他一共刺上岸5条鳙鱼、3条鳊鱼,总重约13斤。收手后,他沿岸边走了一段发现,附近群联村、渔庄村、长巷村,远一点的大义村、瓜沥镇都有人过来捞。“有上百人,抓走的鱼少说上千斤吧。”
看着这样的场面,沈建明心痛不已。他是这片水域的管理承包人之一,“因为水受到了污染,使大量的鱼浮头,附近七八个村子上百人用抄网、自制鱼枪,捞走了上千斤的鲢鳙鱼、鳊鱼啊。”
黑压压的鱼,看两眼都慌
“早上5点,我出门打算去镇上,过桥时,看到密密麻麻的鱼浮在水面上,都是张嘴‘吃水’的鲢鳙鱼,半死不活的。”群联村一位姓钱的村民说,“我活了60多年,还没见过这阵势的,看得到水的地方都是鱼,黑压压扑过来一样,多看几眼,有点慌。”
“14日下午,我就说这些鱼看起来有点不对劲了,没想到会这样厉害。”渔庄村村民沈先生以前也养过鱼,他说,其实早上4点左右就出现了鱼浮头,5点钟光景达到高峰。
张明说:“鱼游得很慢,伸网过去就能捞到。毕竟是人家养的,我不好意思多抓,多的人抓了几十斤。”
鱼虾暴毙,承包人损失惨重
出事的水域在萧山瓜沥镇长巷村昭东渔家池。这是一个古池塘,面积约600亩,据说它是约150年前,清朝一个进士发动村民挖的。渔家池以水质好闻名,所以这里产出的鱼价格也不菲。萧山某顶级宾馆食客必点的“粉皮鱼头皇”选材必然是渔家池鳙鱼;这里的鳙鱼还入选2010年“风俗萧山家乡宝”;昭东牌鳜鱼、甲鱼在杭绍一带也是声名远播。
去年初,5位承包人以123万元的价格拿到了承包权。“鱼死了几百公斤,虾估计大部分死掉了。鱼是养的,虾是野生的。”沈建明说,3月到11月,他们的主要收入靠虾,12月、1月、2月的收入靠鱼。虾现在死了,对他们的打击更大。
沈建明介绍,他这里的河虾供不应求,只有熟人才能买到。每天早上7点左右去起地笼(一种放在水底的抓虾工具),几十个地笼一天最少也能抓25斤。“市场上的养殖虾卖35元,我这里卖60元~70元/斤。”
昨天早上照样有员工去起地笼,没有鲜活一跳,只有躬身死尸。游荡着的虾也集中死在了岸边的浅水区。仅25斤/天,60元/斤计算,光河虾,他们就失去1500元/天的稳定收入。“直接损失?我只能说,原本我们的计划是一年能产出9000斤河虾55万元收入。”
承包人猜测,水体已遭污染
劝阻村民、快起地笼、捞死鱼死虾,5个承包人忙完后,思绪回到了根本问题上——是什么导致了大量鲢鳙鱼浮头?是什么原因让渔家池的虾一夜暴死?几个人碰头,七嘴八舌猜想不少。
猜想一:气温变化。最近一周,高到36℃低则16℃,当地的气温变化很大。水体氧气是鱼的生命,而气温又是影响含氧量的重要因素。但这样的猜想却无法解释部分水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
猜想二:人为投毒。如果是人为投毒,那么死亡的鱼应该具有多样性。而从实际情况看,死亡的多为鳊鱼、虾,浮头的多为鲢鳙鱼。
猜想三:水体污染。5个承包人认为这是最解释得通的原因,甚至拿出了一些佐证。4月中旬,当地因为要建一个农贸市场,在渔家池主水域上游约3公里处南北向筑起两坝,隔出了一段约1000米的河道。
“上游在拦河施工,下游主水域有一家工厂每天要抽8000吨左右的水,水位相差很多。”5月15日,上游的施工结束时,两处水体落差超过了60厘米。
“水自南向北流,南面筑坝上游约200米处有印染厂。”沈建明说,两道坝体在15日的下午被打开,上游的河水因为落差快速冲进下游。
“我们怀疑被污染的水流进了池塘里,加上水流冲力引起河堤淤泥泛起,导致水体自我净化能力降低,这样一来,鳊鱼、河虾和鲢鳙鱼都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死亡。”
昨天,他们已经将情况反映给村干部,今天会向镇里汇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