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开始,小营巷民居小区开始了全新的垃圾投放方式:小区里平时不放垃圾桶,每天分早晚两个时间段,保洁员会在小区指定地方摆放垃圾桶,然后摇铃,居民听到信号后,统一出来投放垃圾。
如今,50天过去了,居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投放方式吗?“垃圾不落地”在杭州有没有推广的价值?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小营巷民居,现场感受了一番。
个案调查: 铜铃铛声响起,居民准时投放垃圾
周以家是小营巷民居的保洁员。
傍晚6点半,他准时出现在小区花园前,摆好两个垃圾桶后,他从工具袋里掏出一个铜铃铛,“铛铛铛,铛铛铛……”小区不大,只有116户人家,一圈摇下来只用了5分钟。
“有人来吗?”我不禁怀疑,因为这时正是吃饭时间,大部分人都在家忙活。
“放心吧,大家都习惯了我的铃铛。”
果不其然,铃铛响起3分钟后,就陆续有9位居民过来扔垃圾。
孙阿姨是诸暨人,6年前从老家搬到小营巷民居和女儿同住,女儿女婿都在上班,扔垃圾的活儿就交给孙阿姨了。
孙阿姨说得很实在:“一开始,确实不习惯,以前都是下楼时顺便把垃圾带下来,想什么时候扔就什么时候扔,现在不行了,得掐着点,不然垃圾就要放家里过夜了。”
实行垃圾不落地后,小区环境大为改观,干净漂亮不说,空气也好了很多。“以前,楼下就有两个垃圾桶,夏天一到,一开窗就能闻到酸臭味,一出门就看到脏兮兮的垃圾桶,很不舒服。晚上,苍蝇蚊子乱飞,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现在小区环境好了,吃完饭到花园逛逛,不知道有多惬意。”
奖励: 改变习惯并不容易,做到的给予小奖励
在实行垃圾不落地前,社区上门对每户居民都做了民意调查。尽管支持率达到了85%以上,但社区工作人员朱元富坦诚,让居民从完全不适应到逐步习惯,并不容易。
首先,得充分考虑垃圾收运的时间,要符合绝大部分居民的作息和生活习惯。朱元富说,为此,他们多次对收运时间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收运时间:早上6点开始到8点结束,晚上从6点半开始到8点半结束。“我们做了调查,这两个时间段,绝大部分家庭都有人在家。”
另外,为了鼓励居民积极支持垃圾不落地,社区还专门制作了一批“垃圾不落地积分卡”,居民只要定时投放垃圾,都可以叫保洁员盖章,每月集满25个章,可以到社区换领诸如肥皂、洗衣粉、杯子等小礼品。这一奖励制度很受小区居民欢迎,特别是一些老人家,平时比较清闲,扔垃圾收集盖章像在搞竞赛一样,别有一番乐趣。
还有两户人家,是因为情况特殊。“都是做生意的,平时不怎么回来,照面打得少,社区的宣传可能也没注意,最近,我们正在想办法和他们沟通,争取让他们也能配合社区的垃圾不落地工作。”小营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员徐晓峰说。
选择试点很重要,老小区可先推广
垃圾不落地的效果初显,让街道社区看到了信心。徐晓峰说,在小营巷民居之后,街道又推出了5个小区试点垃圾不落地,效果也都不错。接下来,他们还打算推出7个小区,到今年年底,力争30个小区实现垃圾不落地。
不过,在选取试点小区时,徐晓峰他们慎之又慎。“最好选那种相对封闭的,规模小一点但环境好一点的小区先尝试起来,像小营巷民居,总共才116户人家,而且是单独的庭院结构,相对封闭。”徐晓峰解释说,这种小区,相对比较好管理,而且小区本身环境好,居民荣誉意识也比较强,做起工作来容易,而那种开放式的或者沿街的小区,由于有商家店铺等“外人”的参与,管理难度大很多,垃圾不落地推行起来很困难。“最好是那种只有两三百户人家的小区。”
另外,率先试点的几个老小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专业的物业公司进驻管理,所有保洁工作都是由社区代为管理。“物业公司说到底,都以盈利为目的,而街道社区又没权力对物业公司进行制约,所以当有他们参与时,工作就很难协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