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7日讯
有办法焚烧这么多垃圾的“牛人”,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的一个团队。浙大能源工程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严建华教授,是一位受师生尊敬的“垃圾”教授——20多年来,他致力于废弃物处理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能源环境专家岑可法院士戏称,他领导了一批“垃圾”教授和“垃圾”研究生。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黄金。”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严教授说,他和团队的主要研究,是运用现代技术,改变传统的填埋垃圾的处理办法,将垃圾进行清洁燃烧,变为清洁电能。
城市垃圾最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填埋,很占地方。严教授说,垃圾填埋,势必得弄块地出来。这块地得是凹地,周围需要铸起高坝,变成像盒子一样来储存又脏又臭的垃圾,这只“盒子”每天干的事就是“吃”垃圾,一层垃圾上,需覆盖一层泥土。以杭州为例,难得在天子岭选择到比较合适的山岙地区,来作为垃圾填埋场,杭州一些地区老百姓产生的垃圾就有一部分被运往那里,而国内有些城市由于垃圾填埋场管理不善,在填埋场堆放不经过严格分类的垃圾,生物作用容易产生甲烷等易燃气体,既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又存在填埋场火灾隐患。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垃圾得烧。”严教授说,目前相关领域的专家,都积极支持焚烧垃圾发电的处理方式。
但是“烧垃圾”,对老百姓来讲是个敏感词,因为垃圾焚烧可能排放出二恶英污染物。
严教授表示,二恶英确实是种具有有机毒性的污染物,但是控制在一定的排放量时对人类的影响是轻微的,如果在自然环境中无序燃烧垃圾,确实难控制二恶英的生成,但如果采用先进设计的焚烧锅炉,进行清洁燃烧,散发出来的极微量二恶英并不会坑人。
烧垃圾前,自然要对垃圾有研究。严教授提到了“垃圾具有国别特性”的概念。
中国垃圾的“特色”的确叫人懊恼。严教授介绍,国内老百姓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做得并不规范,导致垃圾分组极其复杂,可燃物少,垃圾焚烧利用率很低。
“在中国,5吨生活垃圾才抵1吨煤的燃烧热值,这个比例在德国等发达国家约为2∶1。”所以,“纯度”不高的中国垃圾,并不适应西方的用于匹配燃烧“纯度”较高,也就是高热值的垃圾焚烧炉。
严建华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开发出一条资源化处理线路:废弃物投进特殊设计的异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去,在高度混合的流化床内开始高效清洁燃烧,垃圾变成热能,热能带动汽轮机发电。
这项高新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了26座共计60余台焚烧发电锅炉,日处理垃圾规模,占国内全部垃圾焚烧处理量的三分之一强,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此项高技术成果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优秀专利奖,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能源环境技术。
目前杭州地区已经有3座垃圾电厂采用了浙大开发的焚烧技术,日焚烧垃圾两千多吨。严教授课题组开发的垃圾焚烧系统集成技术,拥有三大优势:二恶英排放量低,优于世界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0.1纳克/m3;焚烧中国垃圾效率高;并且,严教授打造的焚烧炉子,造价不到洋炉子的一半。
严教授还有个更大胆的建议,世界上搞垃圾焚烧发电的专家,可能都会建议: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城市建设战略考虑,像这样处理垃圾的绿色发电厂工程,最好是建造在市区范围。
严教授解释了两个原因。首先,垃圾是在城市生活中产生,如果每天上千吨垃圾,经过长途运输从市区转移到郊区,那是可观的一笔物流费用,是很不节能的举动;其次,垃圾能源化集中处理后可以实现热电联产,不但可以发电上网,也可以为城市综合体供热,具有很好的节能环保综合效益。
严教授说有很好的范例,法国鲁昂市中心的垃圾电厂就位于塞纳河边,外形像一艘行驶在河中的船;维也纳垃圾电厂建在市中心,外形酷似城堡,烟囱类似旋转餐厅,马路对面就是一家五星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