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8日讯
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统称“三公”经费。日前,本报记者对杭州市政府各部门的2011年度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部门都公开了各自的年度预算,但许多预算却让人“看不懂”,而且暂时还没有部门公开“三公”经费。(预算读不懂,难觅“三公”账)
预算公开,有没有可能更明白些?杭州公开“三公”经费有没有时间表?这几天,记者前往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采访。
“类款项目”,预算可以细到一卷纸
杭州市政府各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目前主要是由市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信息办)在负责推进。“按照《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市、区、县(市)政府及其部门应该主动公开、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杭州市信息办综合规划处处长张向荣告诉记者,总的来说,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趋势,公开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据了解,国家的政府预算科目设置了四个级别的指标,分别是“类”、“款”、“项”、“目”。指标一层比一层细。如果到“目”,内容就十分细致了,比如说招待费,就要在支出中列出每次招待的清单:接待了什么人?在哪些方面花了钱?分别花了多少?等等。“甚至买了一卷传真纸,都要记得明明白白。”
中央打算公开到“项”,杭州目前只到“款”
杭州信息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杭州的情况来看,目前杭州公开的部门预算大多还只到“款”这个指标。没有进一步细化,显然是多数老百姓看预算表如坠云雾里的主要原因。
以杭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1年度部门预算为例,今年安排的预算支出为125931.20万元,主要分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支出以及其他支出4大方面——这就是“类”;再具体一点,教育支出里面,又包括教育管理事务支出4436.51万元、普通教育支出58129.26万元、职业教育36201.29万元、成人教育2959.80万元、特殊教育3938.92万元等等——这就是已经到“款”了,再往下,就没有“公开”了。
尽管一下子公布到“目”还不可能,但今年5月4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在政务公开方面一直做得不错的杭州,显然还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信息公开不到位,处罚的手段不够硬
目前杭州各部门预算公开的“幅度”还不大,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各部门领导对于公开到哪一步,还比较难把握。”张向荣说。
信息不公开,相应的处罚机制不够“狠”,也是许多部门对信息公开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在采访中,记者获悉杭州目前对信息公开不到位的几种惩处办法——有关部门每年都有抽查,发现有类似预算等信息没有主动公开,将当面要求相关部门改正,严重的还要通报批评;在相关的考评中,也要进行扣分。
但是,扣分对考评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100分的分值,只扣1分不到——显然,这种处罚力度还不够大。而且目前,全市还没有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
但公开将越来越细是肯定的,其中很大的动力来自市民。根据《杭州市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全年,杭州各公开义务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共收到各类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9584件。“如今老百姓越来越懂得使用自己的合法权利。你不公开,大家就要求你依法公开,部门的工作量会增大很多,还不如主动公开。”
“三公”公开暂无时间表,但有3个利好
针对大家广泛关注的“三公”经费,张向荣表示,尽管杭州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公开时间表,但至少目前有三个利好因素:
“第一,已经有中央部委开始公开‘三公’经费了,比如说科技部、环保部,很可能自上而下该系统的预算也会逐步公开;第二,从中央到地方,都强调要加强预算公开工作力度,杭州市长邵占维也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求,要加快预算公开的步伐;第三,杭州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以后政府信息公开这一块的职责可能由市政府办公厅来组织推进,这种力量比由具体职能部门来推进要大很多。”
张向荣认为,随着政府部门预算越来越透明,“三公”经费的公开,只是个时间问题。
专家说法
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明
政府信息公开没有内化为自觉
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明长期从事政府学研究,对政府信息公开问题也颇为关注。“首先,中央要求公开预算和‘三公’经费,杭州也有许多部门公开了预算,这首先是民主认识上的一种自觉,是值得肯定的。”董明说,但这种还远远没有内化为各部门的行动自觉,知道纳税人的钱用到哪里去本来就是公民的权利。如果要公民不断地去申请才公开,就变成了一场公民的“行为艺术”,而且“(公开的东西)没有细节,起不到任何作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预算等信息公开在有关部门看来,“没有足够的动力也没有足够的压力”。董明说,推动进一步的公开,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个是有相应的可操作性、可问责的细则,“如果不公开关系到乌纱帽,还会不公开吗?”另一个,知情权和监督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需要公民自觉去呼吁和监督。
链接
两部委晒“三公”账,各有缺憾
今年4月14日,科技部公布“2011年部门预算”,其中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成为今年第一个公布“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但科技部的“三公”经费账目只有总额,没有各类经费的具体数据。
5月6日,环保部也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2011年部门预算。其中,环保部本级“招待费”今年安排34.98万元、“出国费”545万元;环保部下属的17家事业单位,今年新购置42辆车,共计1239.58万元。此外,环保部还公布了基本支出政府采购预算表等10张部门预算批复表。
据了解,环保部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公开“三公”经费后首个公开的中央部门,与最早公布“三公”经费的科技部相比,内容细致得多,但并没有公布“三公”经费的总额。而且,环保部只公布了2011年的预算数据,并没有按5月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公布前一年的“三公”经费决算数。据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