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后的瑞安二医药品满架。徐齐摄
浙江在线05月25日讯
近日,瑞安第二人个多月后,重新正式营业。由此,瑞安二医告别了民营托管的6年历史,重新被收编到卫生部门的管理体系中。
2005年,全国探索公立医院医改模式,大型公立医院民营托管曾经是一种时尚。当时,在不改变公立性质的情况下,瑞安市卫生局将瑞安二医委托给温州利济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2009年初,上海丰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温州利济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股权,接过瑞安二医的管理权。
然而,托管6年来,医院连年亏损,一家背负着瑞安南片10多万群众看病职责的医院,今年初陷入瘫痪状态。4月27日,瑞安市卫生局决定终止托管合同,将瑞安二医重新收归国有。
日前,记者来到瑞安二医。住院部大楼内,几个油漆工正粉刷着原本破旧不堪的墙面。就是这个病房,曾经数月内只有一个病人。现在,已住进7名病人。
“营业额上去还需要时间,但已经在慢慢恢复了。”新任院长陈文伟介绍,目前,医院在职在编120名的医务人员已经上岗,药房配备了500多种常规药物。恢复营业以来,每天都接待门诊病人100多人次。
陈文伟原是塘下人民医院的副院长。4月28日,他和7名主任医生一起,被卫生局抽调到瑞安二医工作。
到任几天内,陈文伟对医院情况进行了摸底:“他们对医院几乎没什么投入。”瑞安市卫生局和温州利济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托管合同时,明确约定托管方要在5年内把瑞安二医建成二级乙等医院;5年内投入1000万元用于医院建设。
然而,几年来,管理方添置的医疗器械仅有:一台彩色B超设备、一台租来的大型生化仪、一台产于上世纪80年代的CT机和一台已经损坏的除颤仪。陈文伟还发现,手术室内没有呼吸机,甚至连基本的消毒装置也没有。
据上海丰菡公司副总经理黄新建介绍,该公司在获得管理权之前,并没有医疗行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他称:“当时公司没打算靠此赚钱,只想藉此扩大公司影响力。”
陈文伟则认为,进入医疗行业,如果想打品牌,做出影响力,民营企业也有可能把医院办好。“但医疗行业是一个需要稳步投入的行业,而且风险高、回报低,没有高投入是做不下去的。”陈文伟说。
这几天,陈文伟已经将新设备购买所需500万经费和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所需的200万经费,申报到瑞安市卫生局,期待尽早将“正规医院该有的东西都补上”。
“为了赚钱,这家企业前后找来了10多位没有行医资格的游医,来冒充专家,不能做的手术也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他透露,医院聘用的一位所谓妇产科专家,在不能提供行医资质证明的情况下依然看病,不仅挂号费贵,还开“大药方”,100多元就能配齐的药,开了2000多元。瑞安二医的原有医护人员的工资都是相对透明的,奖金在几百元左右。而所谓专家的奖金是保密的,据说有“上万元”之多。
这一现象不仅在丰菡公司接管医院之后存在,即便是在温州利济医院管理的数年中,也存在类似问题。当时,瑞安二医被外界认为是“快速发展”的几年,年营业额也曾一度到过2000万元。但据知情者称,营收能做上去,主要也是通过开贵药、多做手术。
瑞安卫生局某负责人认为,民营医院一旦以营利为目的,就难以避免走上非法游医的路子,甚至通过改变病人化验单数据的方式赚钱。
另外,据不少职工反映,原管理方的管理方式亦非常混乱。比如采购物品从不去公共资源采购中心定点购买,而去市场上买,买来的东西“又贵又不好”。而在运营费用方面,即使是十几元钱的正常报销都要层层审批,令垫付的职工不胜其烦。“都说自己没权利,所有的东西都要拿到上海的公司批。”
据输液科林护士回忆,几年间,管理层更替频繁,院长就换了十几个。但她认为,最终导致医院无法正常运营的是,医院缺药太严重。今年年初,基本物品缺货达300多种,开了处方也没有药。两个多月前,瑞安二医的员工和托管方矛盾激化,医院里几乎没有医生上班,医生的工资也停了。
4月8日,省卫生厅专门派检查组对瑞安二医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停业整顿意见。上海丰菡公司则希望能“开除一些职工”,该要求没有得到卫生局的认可。
“一是急功近利想赚钱,二是管理经营不善,是导致托管医院面临瘫痪的两大原因。”陈文伟总结。
“托管6年,带给瑞安二医的,是倒退6年的代价。”陈文伟感叹。他拿着一本《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告诉记者,接下去要制定一个五年规划,争取在5年内使医院达到二级乙等资格,让医院稳步健康发展。
目前,瑞安市政府下拨的300万元启动资金已到达卫生局,等此前的托管方移交瑞安二医账号后,将划到医院账号。
瑞安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2005年前后,瑞安的医院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有的连工资都发不出。于是作为医疗改革的探索,民间资本开始进入瑞安二医、三医等医院,另一部分医院仍由卫生部门直管。
现在,差距开始显现。原在塘下人民医院当副院长的陈文伟说,塘下人民医院原来不如瑞安二医,但去年营业收入达到了6065万元。相比之下,瑞安二医甚至比2005年还倒退了不少。
瑞安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谈到公立医院托管给私营企业模式问题时说,经过5年的实践,证明公立医院托管给私营企业管理值得商榷。私营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喜欢开大处方,聘请无从业资格人员,和医院的公益性有冲突。
一医疗行业的业内人士指出,公立医院托管的例子其他地方也有。不过一般是大型医疗集团介入管理,收取管理费。这样既利用了他们的医疗资源和管理经验,又和经营不挂钩。
瑞安二医收回后,宣告瑞安公立医院托管给私营企业的历史结束,也宣告了该模式探索的失败。
今日快评
回购医院,回到原点?
瑞安二医回归国有的标本意义,在今天已并不显要。去年10月,杭州市余杭区就曾花3个亿把7年前以7500万价格卖掉的20多家乡镇卫生院又悉数买了回来。但是,对于群众来说,瑞安二医的身份变化意义重大,至少,“不再需要家里人为自己去买药和氧气瓶了。”瑞安二医托管时期的最后一个病人说。
其实,就政府回购民营医院这一现象来看,并非只有瑞安、余杭这样的特例。近年来,福建、江苏、上海等多个地方,都陆续开始回收民营医院。早在2009年1月份,上海首家“国有民营”模式的浦南医院正式结束5年的委托管理,重新纳入浦东新区公立二级医院管理序列。
从当初各地争相将公立医院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渐渐变成民营性质,到今日民营医院纷纷转身,恢复国有身份,这变化,正是公立医院改革所走过的曲折历程的一个缩影。似乎是走回了原点,但每个人都清楚,这不该是一个原点,而应该是一个新起点。
当初,改变国有身份,是因为公立医院的诸多弊端导致效益滑坡,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但实践证明,将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简单地推向市场,依靠民营医院承担起为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一卖,并不能解决问题。
现在,民营医院过度追求利益的矛盾逐渐凸显,政府意识到了自己承担的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责,买回是好事,但身份并非是关键,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医疗服务公益性的真正体现。
正如新医改方案中所提到的,“要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也就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希望回购,是一个起点,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