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诸暨市一位准购户在等待选择经济适用房,神情充满期待。诸暨日报 记者 郭斌 斯海燕 通讯员 金洳冰 摄
浙江在线05月25日讯
“十二五”期间总共建3600万套保障房……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保障房建设压力不小。
第一年,如果缺地,可以从土地储备中心调出几块“熟地”应对;如果缺钱,历年的土地出让结余还可以支撑,那么,第二年,第三年呢?
保障房建设,是一场持久战,今年仅仅是个开始。
从1987年至今,郑志龙的工作生涯似乎注定与“拆迁”结缘。
从温州市旧城改造指挥部拆迁处处长,到温州市拆迁管理办公室主任,再到现在的安居房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温州城市拆迁史。
不同的是,以前多为商业开发,现在则是为保障房奔忙。目的有所改变,工作并没有丝毫的减轻,甚至变得更加艰难。“干了这么多年,真是越来越难!”郑志龙感慨,“现在建保障房,最大的阻力就是拆迁。”
拆迁,正是当下的社会焦点之一。种种拆迁纠纷不时见诸于媒体。
“地从哪里来?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开发,市区早已经没多少空地。现在可以说是‘逢建必拆’。”郑志龙介绍,建设保障房虽然并非像商品房那样出于商业目的,但是拆迁补偿一点不能减,拆迁难题一个也不会少。
“这与拆迁政策有关。近年来,房价上涨比较快,市场变化快,但是政策跟不上。”与拆迁户长期打交道,郑志龙认为,地域特点甚至拆迁户的性格有时也是决定因素。
在温州,祠堂庙宇比较多。祠堂庙宇不是一家一户的问题,也不是给多少钱能解决的问题。“对方一般会要求我们实物安置,我们要么把它挪个位置,要么就是择地重建。”这自然又需要去安排土地,期间的沟通往往非常艰难。温州市人才保障房项目——聚英家园所在地块上,就有这样一座小庙宇。据温州市房管局有关人士介绍,两年前拆迁双方就开始谈判,但是直到近日,双方才达成协议。
违章建筑的拆迁同样非常棘手。由于历史原因,温州的违章建筑特别多。有人估计,温州城乡接合部的建筑中至少有2/5属于违章建筑。但是拆迁的时候,一些时间比较久的房子不能说它违章就可以不给赔偿。“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郑志龙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统一的补偿标准,纠纷很容易发生。位于龙湾区的瑶溪保障房项目是温州目前在建的一个保障房工程,项目规划中的第8组团大约有3.1万平方米的建筑需要拆迁,但其中合法建筑只有9000平方米,其余都是违建,且以厂房为主。这个项目不属于郑志龙的公司负责,据他了解,拆迁尚未开始,“肯定会让人头疼。”
类似温州的这些情况并不鲜见。人多地少是我省不少城市的共同特点,包括保障房在内的城市住宅用地,往往只能通过不断地拆迁来腾挪土地。随着保障房建设规模的扩大,由此引发的拆迁问题可能也会增多。在为城市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保障的同时,为被拆迁者提供合理的保障也是题中之意。记者了解到,在瑶溪保障房建设规划中,部分住房被用于安置当地的拆迁农民。小区内的多个地块被辟为拆迁农民的三产用地。这将使他们在失去土地之后得到较好的保障。
初夏时节,位于湖州市主城区南部的保障房小区都市家园里,杜鹃花开得正艳。记者来到这里,发现小区的容积率比一般商品房低多了,周边配套设施也让许多商品房汗颜:步行五至十分钟,便是莲花庄公园、98医院以及学校等。
过去,不少地方往往把保障房选在偏远郊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配套设施也不齐全。但是记者欣喜地发现,各地越来越重视社区配套建设,杭州、湖州、宁波等地正在有意识地将保障房建在便利的城区。
在杭州,保障房的空间布局正在悄然改变。城北的三里家园小区附近是距离市中心武林广场直线距离不到4公里的黄金宝地,附近楼面价达到1.5万元以上,一个保障房项目今年选在了此地。这里有沃尔玛、华润万家超市,有直达西湖边、火车站的公交车,还有社区医院、学校。杭州最近规划了六个这样的公租房小区。
如何在空间布局上让保障房满足不同申请者的居住要求,杭州今年上半年又有了新探索。该市在原有单独选址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在商品房用地出让时配建10%的保障房,这意味着散落在市区各处的商品房小区中将更多地出现保障房的身影。
杭州市国土局土地利用处处长沈波向本报记者透露,配建的保障房将无偿移交给政府。此举不仅可以减轻政府投资保障房的压力,还可以加快保障房的建设进程,因为开发商首期商品房建成之时就得配建好保障房。“这一条很重要,否则在开发商分期开盘的过程中,配建的保障房不知何时才能交付呢!”沈波说,配建协议不仅约定了交保障房的时间,而且对户型、装修标准等都有具体约定。目前,该市已成功出让两块带配建要求的商品住宅用地,能建保障房约9000平方米。
“住得舒适,户型设计特别重要,我们的经济适用房就比文件规定多出了5平方米。”据宁海市建设局副局长胡余静介绍,65平方米比60平方米,虽然就多了一点面积,但对入住者的生活影响巨大。多了5平方米,卫生间可以做到明卫,客厅可以拥有更好的采光,还可以摆放个沙发。面积大了,政府的投入随之增加,但是却赢得了入住者的认可和百姓的赞同。
在公共租赁房成为保障房建设主要形式后,政府的投资压力将越来越大。化解投资压力,各地已在探索。
浙江民间资本发达,保障房建设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在杭州九堡新楼盘海棠公寓旁,有700多套房源的“江干科技经济园创业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已经迎来入住者。这个公租房项目的投资人是杭州知名企业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此外,浙江盈佳控股有限公司正在杭州投资建设三墩创业人才公寓;康桥镇吴家墩村经济合作社则投资2亿元建设占地面积达71.25亩的吴家墩村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下沙街道高沙社区投资建设高沙文盛公寓。
在温州,金州集团已经在厂区内建设了多幢宿舍楼供员工居住,该集团还计划建设人才公寓,以满足技术管理人才的住房需求。据了解,当地的一些民营房地产企业也有意参与公租房开发建设。
民资试水保障房,最知名的大概要数杭州绿城。去年绿城谋划转型,代建保障房正是其新业务之一。记者从绿城获悉,目前绿城的保障房项目已在省内外遍地开花。
不过,保障房还不是一块非常“可口的蛋糕”。浙江盈佳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景阳告诉记者,公租房并不能像经济适用房那样可以出让,企业如果主要靠租金来收回资金,据他们测算这样收回成本需要二三十年,企业的资金压力非常巨大。他们希望企业能够进行回购,但是这样一来,资金压力又转移到了政府。
采访中,还有官员提出,如果短时期内拿不出有足够吸引力的政策吸引民资,是不是可以尝试这样的办法:政府提出公租房建设方案,对户型、功能、设备等作出具体要求,由企业出资建设公租房。建好后,政府以每平方米7元钱的价格租来,再以5元钱的价格租给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中间的价差由政府来补,以此减轻政府的投资压力,并调动民资的积极性。
只有调动各路资本的力量,才能使保障房建设打赢持久战,这是记者调研梳理出的各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