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多年长跑,业界期待已久的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内又称“支付牌照”)终于在昨天首度发放。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及单位一共27家,其中,支付宝、财付通等民营第三方支付都拿到了牌照。
有业内人士分析,牌照的发放对于各界而言都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一方面,民营第三方支付终于可以摆脱无休止的关于资质的质疑,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洗牌将在所难免,首批支付牌照或将引发市场变局。
支付宝称牌照是“入学通知书”
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昨天,支付宝毫无意外地拿到了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据悉,这张许可证全面覆盖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类型。
随着首批支付牌照的发放,占据国内网上支付市场主流的民营第三方支付企业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搭建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这是一个众望所归的消息,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支付宝CEO彭蕾表示,“《支付业务许可证》对支付宝以及整个行业而言并不是一张毕业证,而只是一张入学通知书。”业界分析,支付宝之所以能率先获得牌照,与其多年来的坚持自律有关。支付宝是行业内惟一一家委托工行每月对客户的交易保证金做托管审计,并每月公开托管报告的企业。
作为首批拿到支付牌照的公司,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则表示,支付牌照的颁发是支付行业上扬的一次重大机遇,更多重量级的对手可能会加入进来,支付行业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据了解,在首批拿到支付牌照的27家企业中,财付通(腾讯公司旗下)及支付宝(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注册资本最大,为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小的企业为3000万元。
或将改写未来市场格局
去年6月,央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正式的监管。根据相关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需要按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而2011年9月1日是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许可证的最后期限,逾期未取得的企业将不得继续从事支付业务。
9月1日大限在即,首批支付牌照的发放或将成为导火索,助推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洗牌变局。相关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可查的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有100多家,虽然已经申报但未公示的企业9月1日之前还可继续申请支付牌照,但毋庸置疑的是,肯定会有相当一批企业无法按规定顺利拿到牌照。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分析,央行发放牌照的目的就在于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尽管《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和细则出台前后,央行曾表示,牌照的发放将不受数量限制,但从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来看,央行更加看重电子支付企业包括经营水平、盈利能力、治理结构、风险防范等在内的“系统重要性”。可以预见,9月1日前,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因拿不到支付牌照而退出市场。同时,接下来的几个月,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极有可能引发一股兼并整合潮。
咨询公司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11,324亿元,环比增长95%。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的市场集中率,仅财付通、支付宝两家企业就占据70%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49.56%;财付通居第二,占比为22.4%。(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