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30日讯
丁磊投数千万元要养猪;同为互联网起家的刘强东,也搞起了“副业”,准备回老家租赁5000亩地种无农药无污染的大米;最近,连“退休”影帝梁家辉也扬言——准备务农,在家学种有机蔬菜……
明星们纷纷与农业搭上关系,他们大费周章身体力行,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让大家能在餐桌上吃得更绿色。一日三餐,简单又平凡,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困境:现在餐桌上什么样的食品最营养健康?近年来,绿色农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绿色蔬菜”因无公害、无污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餐桌上的新宠,而近年来在超市里悄悄兴起昂贵的“有机蔬菜”也受到了不少家庭的追捧。
那么,绿色蔬菜,它们从哪里来?即便你狠下心来花费数倍于普通蔬菜购买的有机食品,它们真的那么“有机”吗? 15元一斤的小青菜,17元一斤的黄瓜,13.8元一斤的番茄……高昂的价格、精美的包装、单独的销售柜台,有机蔬菜处处显示着与普通蔬菜身份地位的区别。尽管价格高昂,记者发现,愿意下单者还是有不少。然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即便你狠下心来花费数倍于以往的价钱购买有机食品,到头来结果很可能是掉进另一个圈套,目前许多食品其实都无法做到“有机”。
有机食品生产难
“目前在市场上茶叶、香榧、山核桃等这类经认证的有机农产品可信度是比较高的,其实像蔬菜、畜产品这类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达到有机标准还是很难的。我去市场买菜是不会去买有机蔬菜、有机畜禽产品的,有机蔬菜生产量那么少,市场上哪里来这么多有机蔬菜?对于养殖有机畜禽和生产有机禽蛋,按有机标准要求必须喂的饲料也要出自经认证的有机饲料生产基地的,实际中很难做到。我认为,百姓只要买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两种档次的就足以满足你的质量安全的需求,价格还便宜许多。”某蔬菜专家如此告诉记者。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也被称为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是目前国标上对无污染天然食品比较统一的提法。有机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也就是说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能使用基因技术,并且需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的相应要求和标准来进行生产和加工。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认证机构的质量控制和审查。
相关部门介绍,生产有机食品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护、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蔬菜在种植前,都要按规定经过严密的认证,对生产有机菜的土地、水质、空气等都要进行实地的检测,即便全部合格,如果这片地以前种植过非有机的其他作物,也要进行2-3年的转换种植。连续3年检测达标的基地,才会颁发有机食品认证书。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一名从事认证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有机作物第二年产品生长的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是否用了农药,周边是否建有化工厂,水质是否受到污染都要进行重新认可。符合这样条件的种植环境并不是很多。
有机食品监管缺位
有机蔬菜进入市场,贴上第三方机构的认证标志是重要的一步。然而,有些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并不规范,也有企业拿到有机资格认证书以后,便不再严格执行有机蔬菜的种植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有机蔬菜有国际标准,在中国是由民间机构或国际认证机构的分支机构来认证,国家在2005年出台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但在实际中,有的认证机构随意缩短转换期、随意放宽认证条件,有的企业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后扩大用标范围等问题屡见不鲜,政府部门应该对有机食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认证机构等严格加以监管。
高价格已经成为有机食品的一大特点。源于中国人“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很多人都认为有机食品的高昂价格似乎理所当然。但事实上,虽然有机食品成本较高,但仍不至于比普通食品高出这么多以上的价格。一些农场、商家,就利用人们对有机概念的不了解,打着“有机概念”的幌子赚钱。
有机食品初衷更多的是环境
从有机农业的理念上来讲,欧盟最早开始提出的初衷是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不是现在更多提到的食品安全的角度。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的主要差别也并不是体现在营养成分差异。其实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的区别是在栽培方法上,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机蔬菜使用自然肥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土地的浪费。但是从安全和营养方面上看,它和普通蔬菜没有很大区别。
有机食品营养未必高于普通食品
科学家认为,有机食品同传统食品相比,二者的具体差异实际上是体现在微营养素上,例如铜元素、铁元素、锰元素以及叶酸。不过,目前的研究结果却出现了很大分歧。
美国化学协会(ACS)主办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期刊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有机田地里种植的蔬菜类的黄酮水平会成倍增加。类黄酮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最新的科学研究证实,类黄酮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心脏病和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疾病。但由于其在体内不蓄积,需要在饮食中补充。研究发现,有机蔬菜中的黄酮水平较高。另外,美国学术机构“有机中心”(Organic Center)通过研究发现,以有机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酚酸及抗氧化剂含量要比以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食品高出25%。
也有调查发现,实际上以有机农业生产出的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营养差别并不大。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曾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称,有机食品同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相比,二者只是在三类维他命的含量上不同,而其他食品成分则完全一样。此外,即使在这三类维他命的含量上,以传统方式生产出的食品也有一种维他命含量要高于有机食品。
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出物的品质及味道。目前,有关有机作物是否更加美味、更加新鲜这一论题也还存在诸多争议。此外,因个人口味不同,也许同一种食品对不同的人来说味道可能存在巨大差别,而在食品生产的整个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微小变化可能都会最终导致食品味道发生改变,因而包括土壤、气候以及其他环境也只能说是影响食品质量的一个部分。
绿色蔬菜直销附近高档小区业主
一位MBA庄主的生态园
据说,一个MBA在余杭区中泰乡租地发展现代农业,曾经在一次全省“千万工程”会议上得到省领导的点名表扬。
他就是陈效绘, 2006年他在余杭南湖村租下300多亩地,一手创建了“志绿生态园”。
弃工从农6年“生态”路
来到中泰乡志绿生态园的那天,气温挺高,一条不起眼的小路笔直进去,没有显眼的招牌,可还是不断有知道的人开车进来买菜,驻守在园里的大姐熟练地给他们摘菜装箱。小路两边的葡萄藤刚结出一串串小小的果实,支架的两旁是一片蔬菜大棚。园区内有两幢比较简易的平房,陈效绘的办公室就在这里。
等了很久,庄主陈效绘才出现在庄园里,他说:“现在我每天要给几个小区送菜,不够卖,农贸市场的点只能暂停了,先满足小区的需求。”原来,生态园附近的新明半岛、西溪里、翡翠城等几个大盘小区的每日蔬菜供应量就已经差不多瓜分了园区每日可采摘部分的蔬菜。据悉,去年新明半岛一位业主在考察周边资源环境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了这个叫做——志绿生态园的地方。由此,业主建议每周一次到新明半岛销售生态蔬菜。结果,几周下来,那里的生态蔬菜大受新明半岛业主的欢迎,销售情况奇好,基本上是一抢而光。酒香不怕巷子深,附近的高档小区也纷纷找上门来,请园区每日提供直供绿色蔬菜。
1993年,陈效绘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之后,又在南京大学MBA研究生班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拿到硕士学位后的陈效绘应聘到余杭某公司当办公室主任,年薪8~10万元。可是,陈效绘发现不少农民因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庄稼蔬菜施肥洒农药时往往只听广告商的宣传,经常超量过度使用农药,虫害是少了,可种出来的东西却太“毒”了,这些“毒”蔬菜最终流向了餐桌。陈效绘说:“我以前学的专业就是农药和栽培技术,看到这些现象心里很着急,我总想着,我能运用我的专业技术种出一片蔬菜来,大家就能吃到‘放心菜’了。”
2005年,他下定决心拿出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出资120万元,“弃工从农”,注册“志绿生态园”,开始了建设生态农场之路。
而能作出这一决定的正是他对农业有着不同寻常的见解,咀嚼他的见解也隐隐能感觉到他的野心,“世界上不少大企业,同样也可以理解成属于‘大农业’——农产品的深加工,他们凭借着良好的服务成为风靡全球的产业。”服务业看重营销、售后服务、品牌,农业也应在这些方面进行改进。而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理念则支撑农业走得更远,规模更大,效益更大。
创建一个有趣的生态链
陈效绘很看重园区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他说,综合利用就是要做到“每个环节的产出都有用”。而循环利用则是“上一个环节的废物会成为下一个环节的饲料。”
学农出身的陈效绘自己动手,建了个有趣的生态链。生态链的循环方式是:蔬菜园的次菜给家畜当食物→家畜粪制沼气→沼气发电点灯→沼气灯“捉”虫喂鱼→沼液、鱼塘泥当肥料贡献给蔬菜园。
蔬菜是农场里的主角。陈效绘的农场里,种植着十几种蔬菜。毛豆、丝瓜、茄子、香葱……这些蔬菜都是基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绿色蔬菜。蔬菜的种子都是陈效绘特别找来的,种下时,看起来和普通蔬菜没有什么区别,可是等到采摘时,才知道陈效绘种的蔬菜与众不同。比如鲜毛豆荚,豆大,味鲜,一煮就熟。
家畜圈是生态链里的第二环,陈效绘说:“我的猪吃的就是每天摘下的残次蔬菜,一头猪一般要养10个月,比市场一般肉猪的生长期要长一倍多。”
家畜圈的外面,有3个长方形槽子,家畜粪就是从这些长方形槽子用水冲入沼气池的;不远处几个圆形井口下面是沼气池,家畜粪就在沼气池里进行发酵,每天能产沼气100立方米,大约可发100多度电。产出的电主要用于灌溉和大棚加温。另外做饭、点灯也都用沼气电。沼气池里的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蔬菜的有机肥料。
沼气灯除了照明外,还可以用作二氧化碳肥料。因为挂在大棚里的沼气灯可以增加棚里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沼气灯燃烧后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这样,“高科技”大棚里的蔬菜就长得比一般大棚里的壮了。经过测算种植三百亩蔬菜,饲养五百头左右的猪,基本能够保持生态链的动态平衡。
陈效绘的两个鱼塘,养鲤鱼、鲫鱼。他说,给鱼喂食蔬菜,还用沼气灯来吸引虫子,让那些虫子自动成为鱼的美食。虫子少了,地里蔬菜除虫也就少了,一举两得。
绿色蔬菜市场巨大
如今,志绿生态集种植、养殖、观光、科教于一体的农业园区的循环模式,开创了产品优质、食品安全、环境良好、资源节约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经区农技部门初步测算,利用蔬菜残次品喂猪可节省饲料成本20万元/年;年存栏量500头猪粪便经沼气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肥料,可节省化肥成本8万元/年;使用沼气炊事每年可节约煤气0.4万元;通过各种先进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00%以上。
“目前,我的生态园要赚钱并不难,当初我建生态园的时候就觉得绿色蔬菜的未来市场会很大,几年下来后没想到的是这个市场空间会这么大。尽管建设了5年的生态园已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但回收成本已不是问题,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发展了。”陈效绘信心十足地说。
专访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方丽槐
凡是进入市场的农产品
都应达到无公害标准
公害标准
市民在买菜时会发现,农贸市场、超市摆放的菜上有的标明是无公害农产品,有的标明是绿色食品,还有的则是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是政府主导着力顺推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从2003年以来,浙江的“三品”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对于多数农业生产者来说,只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生产,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这一级不是很难。今后趋势是,所有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都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浙江地处亚热带,自然气候条件适宜,适合种植多样性经济作物。全省“七山一水二分田”,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尤其是广大山区土壤、大气、水质很少受到污染,有着天然环境优势。截至2010年底,全省有效使用“三品”标志的生产经营主体2930家,产品总数3846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803个,无公害种植业产地面积1064.6万亩,绿色食品监测面积116.5万亩。去年,我省“三品”实物总量达340.64万吨,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6.67万吨,绿色食品27.05万吨,有机农产品6.92万吨。浙江计划5年后“三品”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一半,“三品”总量达到5500个。
凡是进入市场的农产品都应达到无公害标准,而且为了能让消费者容易识别,政府要求生产经营主体必须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无公害农产品推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制度,采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由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政府强制行为,属公益事业,认证不收费。
绿色食品推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技术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整体上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采取质量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以保护农业环境,增进消费者健康为基本理念,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与普通食品相比,绿色食品强调产品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允许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在浙江,有机农产品品种主要集中在茶叶、森林食用产品等,像有机茶、山核桃、香榧等。
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是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的,而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则允许限品种、限数量、限时间使用一些化学合成物。三者之间生产标准不同、技术制度不同,标识管理不同是最大区别。由于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要求高,技术较难控制,目前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很小,上市量不大,市场占有率也很低,像发达国家包括欧盟等一般也只占市场的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