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现减压病症状的地铁工人正在高压氧舱内进行吸氧治疗。 |
浙江在线06月01日讯
普通人也许对这种俗称“潜水夫病”或“沉箱病”的病症一头雾水,就连从1993年便从事地铁工作,参与了广州地铁1号至7号线施工的曹权才这样的熟练工也只是听说过这种病,当然这仅限于昨天凌晨以前。
昨天凌晨两点,曹权才等6名杭州地铁一号线婺江路站的工人,相继出现头痛、呕吐、四肢无力、关节疼痛等症状。第一时间打进96068报料的读者当时还以为是煤气泄露所致,结果6名工人被送往杭州武警医院,经专家诊断,他们患上的是常发生在潜水员身上的“减压病”。
入仓五小时
六名工人相继出现不适
今年44岁的曹权才上周五才从广州来到杭州,参与杭州地铁一号线秋涛路——城站段“盾构带压换刀”作业。这是杭州地铁首次实施盾构带压换刀作业,四月份曾有过一次试作业。参与的工人一共有6班,每班3人,轮流进仓操作。
杭州地铁公司自购了两台德国进口的盾构机(盾构隧道掘进机),进行秋涛路至城站的隧道推进。因为土质的关系,盾构机掘进多使用软土刀具。根据雷达探测,城站火车站地下有三排钢筋混凝土的废桩,软土刀具无法将其攻破,需要更换刀盘。曹权才们下仓干的就是这个活。
前天下午5点左右,曹权才与另两名工友以及一名监护人员进入盾构机人闸仓,舱内温度高达50摄氏度。晚上10点多,三人出仓,相继感到身体不适:头晕、呕吐、四肢无力。曹权才洗了个温水澡,他记得很清楚,水温35度,没吃晚饭,便上床休息。
而此时,前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在盾构机人闸仓内作业的另外三名工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相似症状。凌晨两点左右,曹权才等6名工友被紧急送往杭州武警医院。
患病工人称
出仓前减压时间少了半小时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了杭州武警医院,曹权才等6名工人都还躺在急症室的病床上。
中铁二局常务副总经理陈卓向记者解释了当时的情况:为换刀盘,他们在地下营造了1.7个大气压的加压区,目的是防止地下坍塌、下沉。然后让操作工进入“人闸仓”,缓慢地将闸舱的压力也升高1.7个大气压,只有在同压状态下,“人闸仓”内的人员才能开门进入土仓作业。
而杭州地铁集团对每一位进入盾构机作业的工人,事先都要进行培训和体检,进入盾构机人闸仓需加压40分钟后,才能进入土仓作业,出仓前减压1个半小时,在盾构机内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小时。
但是,在采访中,曹权才以及工人贾小勇都表示,自己出仓前减压只用了一个小时。
杭州地铁集团业主代表高晨斌说:“我们都要求工人进仓前一天不能喝酒、熬夜,在出仓后一个小时内不能洗澡、进食,要注意休息,可能是因为工人们减压之后马上洗澡或进食等原因才造成身体出现不良反应。”但真正的病因,陈卓表示,还要进一步调查。
医生诊断
属轻中型减压病
将进行10天再压治疗
昨天中午,曹权才等5名工人转至杭州万事利医院,目前生命体征平稳,经医生诊断属于轻中型减压病。其中一名工人并无大碍,已离开医院。目前,汤中泉教授也为他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治疗方案,将进行大约10天的高压氧舱再压治疗。
“减压病”,俗称潜水夫病或沉箱病,常发生在潜水员身上。所以,潜水员在出水面后,需要立刻进入高压氧舱,进行再压。但高压氧舱,对曹权才来说,也不陌生:“进盾构机作业两三天后,就要进一次高压氧舱,调节身体,十多年来,进了上百次。”
汤中泉教授是浙江高压氧医疗方面的专家。他说,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19—20%的氧气和75%的氮气,氮气具有两重性,在高压下会转化成液体,融入血液中,随着气压增高达到饱和。当人从高压环境中进入低压环境,氮气的溶解度降低转化为气体,若由于减压不当,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发生“减压病”。他告诉记者,6名工人就是由于减压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减压病”。
新闻助读
最早记载减压症的报告在1841年,一位采矿工程师发现很多煤矿工人从隧道高压环境出来后出现肌痛的状况。潜水艇驾驶员朱利尔斯在1867年的潜水艇试验中因减压病丧生。另一名早期的减压症病患是1869年一位使用潜水衣潜水的人员。
减压病的症状有皮肤皮疹、虚脱、关节痛、视觉障碍、平衡障碍、呼吸困难、乏力、痳痹、瘫痪、人事不省及死亡。